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恒大促销秀凸显房产调控复杂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马红漫

  恒大地产推出的降价促销更像是一场“秀”。数日前,恒大首开房产开发商降价之先河,高调宣布旗下楼盘全部8.5折销售。近日,该公司又宣布该促销将在本月16日全部取消。而与之一同迅速“变脸”的,还有华远地产的任志强,从“房价肯定会跌,不跌不行”到“开发商坚持一年没问题”,话锋转向之快让闻者哗然。

  开发商的游移不定之举,在让购房者一头雾水的同时,也充分表明房地产调控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以此观之,虽然本轮调控组合拳的力度堪称“史上最牛”,但其最终绩效如何,目前仍不可盲目乐观。

  在业内率先降价需要勇气,恒大地产正是依仗其近期赶超万科的销售实力,率先向同行间最为敏感的价格“动刀”。然而,恒大在推出打折促销活动的过程中一直都没体现出诚意。在宣布取消该优惠之前,它就以“8.5折销售并非降价15%”的文字游戏迷惑市场,甚至其旗下个别楼盘出现了“先涨价后打折,打折之后比原来价格还高”的现象。

  当然,在商言商的开发商,其实是在敏锐观察着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与其说恒大“蜻蜓点水”般的促销有失诚信,不如说这是它对市场判断的“纠偏”。在恒大高举降价大旗之后,不但业界没有立刻跟风,反而致使其股价呈下挫之势;而且,降价促销进一步强化了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判断,并未吸引买者纷至沓来。可以说,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恒大此次试水价格战,并未实现抢占市场先机的愿望,闪电般收回促销成为了必然选择。

  其实,恒大敢于我行我素地停止促销优惠而不顾忌市场舆论,关键还在于其充裕的现金流支撑。对此,任志强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万科持有现金179.2亿元;保利的现金余额则为138.7亿元。可见,在“现金为王”的时代,虽然开发商高负债经营的局面未变,但是前期银行大量借贷以及旺销时期售楼回款带来的充沛现金,让开发商具备了与政策博弈的时间与空间。

  以此观之,如今楼市调控的难度更胜于上一轮政策发力的2008年。当年一季报显示,万科、保利地产等行业龙头的经营性现金流首次为负,资金流接近枯竭。彼时,为了驱散金融危机阴霾,楼市调控政策渐次松绑,由此开发商们有了“苦挨”8个月重获新生的经历,当年万科以“拐点论”为由头率先降价正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因此,当有“史上较高水平”的现金流作支持,开发商们有恃无恐,打压房价飙升的政策更需“道高一丈”。

  此番楼市调控可谓切中投机者的“七寸”,后续物业税等提高买房者保有成本的税种也在热议之中。考虑到此番楼市调控的性质,调控当呈现出全方位特征。从开发商对现金流的倚仗程度看,打击房价飙升除了着眼于投机行为,开发商所享受的高杠杆经营制度福利也应有所改观。

  开发商预售制本是我国商品房制度推出伊始的过渡性政策,该制度演绎至今已经成为开发商们以小博大、攫取暴利的制度工具,以及将房地产泡沫蔓延至金融体系的桥梁。房价回归理性所跨越的巨大价差,往往会让银行金融机构面临坏账风险,进而成为历次调控政策投鼠忌器之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改革开发商盈利模式将会带来釜底抽薪之效,相关政策推进势在必行。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楼市调控并非单方面的打压,“有保有压”才能提升政策绩效。纵览房价历史走势,投机行为往往扮演着助涨杀跌的角色,而结婚、落户等刚性需求的等待极限往往在半年左右,观望的末期刚性需求的大批入市,会成为房价由跌转涨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对刚性需求的“保障”也应成为调控政策的应有之义。如今房价之高,已让普通白领“望房兴叹”,这表明主管部门应全力扩大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除了中低收入家庭外,对于所谓的“夹心层”,即中等收入家庭也应尽快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当中。

  恒大“促销秀”是开发商对市场的一次“试错”之举,楼市反复则凸显了调控任务之艰巨。对此,决策层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因为暂时的楼市低迷而掉以轻心。

  (作者系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