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税,提供社会公平,这一次能做到吗?
观察者
OBSERVer
李洋
房产税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成为了关注焦点。
有多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导,政府正在考虑对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征收1.2%的房产税,按其房屋原价值的70%至90%每年进行征收。如果你的房原值100万元,以后每年要缴纳0.84万元至1.08万元的房产税;如果你把它出租出去,则按经营所得缴纳税款,假设每年租金收入为10万元,就得缴纳1.2万元房产税。
最近,政府为了打击房产投机已经出台了多条严厉措施。看上去,房产税像是个好东西,既能打压房价,又能让地方政府的荷包鼓起来。但真的是这样吗?
买过房子的人都知道,各种本该由卖房者支付的税费,最后通常都是由买方支付的。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房屋供应量并不充足,租房市场的话语权一边倒得更严重些—你可以选择不买房,但你肯定还得睡在房子里。如果房产税开征,最倒霉的人是谁?肯定不是房东。他们会想方设法把每月多出的钱中的大头儿转嫁给租房者—趁机涨价。而当同一个小区有人挂出了高租价,怎么还会有房东甘心按原有价格租给你呢?房产税对所有房东来说都是一个涨价的好借口。
房产税的本意是要保护中低收入者,但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情况特殊,最后却很可能把税收转嫁到这群人身上,加大他们的居住成本。同时,地方政府也未必会因房产税的出台而得到设想的资金补给,因为实施房产税的难度以及需要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巨大的。比如,首先确认哪些是正在“营业”,也就是出租的第三套房。如何确认房租,一个原租金2500元/月的房子,现在签一个500元的房租合同—其它2000元按出租房间内设施计算,这个是否应该被干涉?当然政府肯定会制定房屋租金的市场指导价来堵这个漏洞,但如果房东说是租给亲戚朋友的,如何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后房产税如何征收,征收上来多少,未知。
近年来,地产市场调节,靠利息和加税是两个主要办法。所以公众已经习惯于这些手段。但如果你细究起来,加税本来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出台的事。税是什么?中国传统中,税捐不分,实际上捐更准确一些:公众为安全或公共管理等种种考虑,提供一部分所得给政府,捐出去的是自身利益,获得的是自己所处的良好环境。政府在出台某个税收政策前,一定要跟公众做详细的沟通和谈判,公众一定要问:要钱?干嘛?给谁?谁掏?掏完干嘛?如果随便一眼就能看出这笔钱要转嫁到租房者头上,那么为什么要收?政府收税,应该提供公平社会,现在它只是加重了租房者负担,让租房的80后们愈发感觉生存艰难,这税是一个好税吗?
中国没有完善的投资体制,海外投资的渠道更不健全,这直接导致很多人手中的高储蓄额没有施展之地,而需求量巨大、只升不降的房地产俨然成了绝佳的投资去处。十七大和今年两会,政府高层一直强调“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但没有合适渠道,房产投资借助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强大推力和银行贷款杠杆获得可观收益—他们也不应被视为恶人。
现在,地方政府面临两种可能:一是借助房产税解决财政困境,不再以卖地赚钱,地价下降,房价趋于回落,但房屋交易成本上升并转嫁到刚性购房者头上,同时社会新生中坚阶层的租房成本上升,“更穷的人”生活压力加大;二是征收不力,地方政府依旧没钱,继续高价卖地,一切还是老样子,当然房产税在交易环节容易征收,所以刚性需求者的付出可能没有实质的降低。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是,土地供应的70%提供给非商品住宅—这其中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但更有各种机关、企业自己盖的房子,这种新的不公平如何解决?建设公平社会,除了税收调节,根本的还是制度。现在,你还像刚才那样盼望房产税的到来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