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企高管薪酬须界定 不能亦官亦商坐收双份红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2日 13:37  南方周末

  政府部门必须规定相应的薪酬标准,不能让亦官亦商的“蝙蝠”们坐收双份红利——这是最糟糕的激励机制

  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中央企业一把手主要负责人平均薪酬58万(税前),“我个人感觉是不高的。”

  以央企市值全球前三位而论,央企负责人薪酬并不高,不要说邵宁等官员认为不高,笔者也能认同这一结论。央企负责人薪酬并非不高,而是名义薪酬不高;即便名义薪酬不高,也不等于央企的薪酬体制合理。

  央企负责人薪酬是否过高,只是衡量央企薪酬体系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全部指标。我们关注的是,央企负责人表面薪酬虽然不高,实际薪酬到底有多少,是否存在着薪酬黑洞?是否存在着薪酬不高而管理成本节节上升的现象?央企负责人薪酬不高,但央企正式员工薪酬绝不低,央企内部的管理体制层层叠叠,长官众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薪酬成本居高不下。

  央企高管名义收入节节上升。2002年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以来,高管年薪和职工平均工资12比1的比例逐渐拉大。国资委数据披露,2004年至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47.8万元和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

  高管年薪的天花板早已经被突破,一些央企负责人的收入为月50万以上。按照公布的年报,中海油、中集集团、宝钢、中铝年薪在100万元以上,前两位分别达到1204.7万、684.64万等。虽然这只是名义工资,但均打入公司成本。

  不仅如此,一些公司管理人员众多、国企人浮于事的通病显现无遗。2008年中石油的员工总数约为106万人,人均营业收入约为17万美元;而埃克森美孚约为8万名员工,人均创造营业收入约为553万美元;也就是中石油32名员工的工作效率相当于埃克森美孚一名员工的工作效率。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一些垄断国企资金多到无处可去,除了四处挖掘投资项目以外,不断地以发放实物、购买商业保险、缴纳公积金等方式,体现为高管或者职工的福利。

  而一些央企激励机制不明确,业绩下降薪酬增加。典型的案例是南方航空。根据年报,南方航空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564.27亿元,比2007年微增1.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29亿元,而2007年公司实现了18.20亿元净利润,同比大降365.33%。营业成本上升,而南方航空高管工资不降反增,大部分公司高管的薪酬较2007年都有一定上涨。航空公司近千名中级管理人员,全都需要不菲的薪酬供养。

  不仅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国有金融机构存在同样的薪酬弊端。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国有金融机构在清算2008年度高管人员薪酬时,按不高于2007年度薪酬90%的原则确定。在此基础上,如果去年业绩下降,高管人员薪酬将再下调10%。对于去年业绩降幅较大的,高管人员薪酬降幅还应增加。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均未达标,如浦发银行等上市公司薪酬大增一倍以上。

  对国企业绩的考核过于宽松,国企拥有廉价的信贷、土地资源,税负低于民企——在A股全部的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具有国企性质的共992家,占比近6成,平均税负仅为10%,这个数值人虽不算低,但同期民企的平均税负更高,达到24%,高出国企14%。因此,国企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把成本考核在内,而不能以净营收、净利润等进行大而化之的考核。很多国企官员的业绩对不起自己的那份薪酬福利。

  央企的薪酬激励机制究竟应该如何制定?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坦言非常困惑,在不同国家里薪酬文化差异很大。例如美国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上百倍,但在日韩的差距却非常小,分别在20倍上下以及12、13倍左右。而在北欧的挪威,企业高管与企业内年资10年左右的员工薪酬差距,才仅仅4至5倍。

  薪酬激励机制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中国并非全部的市场经济国家,国企也不是全盘的市场企业。

  如果央企负责人是职业经理人、不享受官员待遇、央企不享受垄断资源,理应按照科学的绩效进行考核,如果每年能为投资者创造1亿利润,拿500万的年薪并不算多;如果央企负责人不愿意舍弃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央企拥有垄断红利,则政府部门必须规定相应的薪酬标准,不能让亦官亦商的“蝙蝠”们坐收双份红利——这是最糟糕的激励机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