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措辞严厉要求“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提出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知名学者羊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房产保有环节征税能从根本上抑制囤房炒楼。个人买几十套上百套住房囤在那里炒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已经持有大量物业的人将因不堪承受税赋而不得不抛盘,房市必然出现回归理性的调整。不过要避免伤及自住型住房消费。他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差别物业税政策,或在暂不征收物业税的情况下先开征房产投资税和物业空置税。
羊慧明说,房价并非控制不了。有人总是讲中国人多地少,几亿农民要进城,房价只会上涨。可新加坡地更少,人均国土面积只有150平方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是7500平方米,新加坡只有中国的1/50,可新加坡房价并不贵,一对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四五年的工资就能买一套公寓房。靠的就是一招:差别物业税。
在新加坡,第一套自住房物业税很低,第二套以上投资性房产物业税是自住房产的4倍,就很少有人去囤房炒楼。中国“挤牙膏”式的供地政策,不仅制造供给短缺的恐慌,“挤”得地价飞涨,诱使全民去圈地炒地炒房,而且占的全是平原肥田沃土。“中国式的囤房炒楼”创造了世界之最,浪费也是世界之最:一边是数以千万套计的“鬼屋”5年8年不装修、不使用,一边是低收入者越来越买不起房、租不起房。过度投机和腐败正在毁灭中国楼市。
羊慧明认为,要抑制住炒楼其实很简单,一是发出增加供地的信号,二是借鉴新加坡的差别物业税:自住房不收物业税,第二套以上投资性房产征收高额物业税。根据中国内地楼市的特殊情况,也可在物业税出台之前征收房产投资税和物业空置税,即对第一套自主性购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不收税,对第三套以上房产征收房产投资税,其中对高档房征收高额房产投资税。另外,对空置3年以上不装修、不使用的房子再征收空置税。这样就不会伤及自主性购房群体。(本报记者 谭丽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