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价涨幅回落通胀预期不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6日 01:52  第一财经日报

  汪时锋

  今年一季度,食品、PPI和其他新涨价因素似乎都在增加CPI上涨风险,但政府或许更应该将调控目标CPI转向资产价格,因为那里的风险漩涡更为明显。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祁京梅认为,3月CPI涨幅回落是一个比较好的迹象,不过随着4月成品油价格的再次上调,以及西南旱灾对粮食生产所造成的压力,后续物价水平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依旧很大。

  尽管CPI涨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许多专家和学者仍然表示,从整个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物价目前仍处于上升通道,通胀预期依旧存在,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通胀预期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不能因为3月CPI涨幅回落就简单降低通胀预期,从目前的情况看,对物价的关注丝毫不能放松,尤其是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对物价的监测和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上月CPI上涨2.4%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一季度的CPI上涨2.2%,其中1月上涨了1.5%,2月上涨2.7%,3月上涨了2.4%。从环比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认为,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基本稳定,引起涨价的因素主要是翘尾因素和天气因素。

  专家表示,鉴于中国粮食库存较高,加上去年以来在较高水平上的生猪存栏量,已经为今年的食品价格稳定创造了条件。年内食品价格可能的风险或在于,是否还有其他恶劣气候出现影响食品价格、今年夏粮和秋粮的生产是否能继续保持稳定、政府如何处理新出现的局部猪粮比价低于盈亏平衡线的状况以及政府粮食收储政策能否稳定等。

  传导因素仍存

  在食品价格保持平稳的同时,李晓超也提示说,统计局也看到了在经济运行中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显现。

  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高加大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3月份,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世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1%,金属及矿产品价格上涨60.6%,农产品上涨18%,铜上涨99%,铝上涨65.1%,北海布伦特原油上涨69.2%。

  二是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快,成本推动压力的加大。今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自上年12月份由负转正持续上涨,3月份同比分别上涨5.9%和11.5%。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