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块金砖远远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17:34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叶海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又见“金砖”。

  2009年6月,首次“金砖四国”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10个月之后,总统卢拉将在巴西利亚做东邀请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再次聚首。“金砖”初会时,恰值全球经济一片低迷,西方经济体听闻“金砖”拟研究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大惊失色者、故作镇定者、冷言冷语者伏比皆是。而在南半球即将进入严冬的这个四月,欧美各国对“金砖”的梅开二度却似乎已经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这倒也难怪,“超主权储备货币”早就被束之高阁,俄罗斯和美国刚刚签署了新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无核”虽然还是个梦想。“少核”的目标总算近了一步。印度和美国的关系自不待言,双方的蜜月期距离结束还远着呢——如果有结束的那一天的话。巴西虽然仍站在拉美左翼阵营当中,但美国显然没必要担心卢拉会成为第二个查韦斯,更不要说是成为第三个卡斯特罗了。

  只有中美关系进入2010年突然经历了不少风雨,但正如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这个星期早些时候会晤时共同强调的那样,双方将“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建立更加强有力的双边关系”。无论是强调中美关系应以大局为重,抑或主张双方应“共同进化”,显然中美两国都认识得很清楚,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并不是也不该是非此即彼。

  就意愿而言,或者按行动衡量,旨在建立一个“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换言之也就是扔掉现在这个西方主导的格局)的集团化“金砖”至少在过去的10个月里并没有出现的迹象。2009年一度流行的认为“金砖”将成为“具有超强影响力的、能够决定21世纪面貌的机构”的断言仍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实际上,时隔一年,“金砖”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不过是形成了一个准固定化的峰会机制。

  难道说“金砖”失败了?果真如此,那为什么中俄印三国领导人还要不远万里地前往巴西?其实,“金砖”从来都不是以推翻什么为目的的,甚至“金砖”本身都不是一个集团概念,只不过是四个近年来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发展较快的非北大西洋国家的统称罢了。

  高盛当年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创立一个新的跨洲合作组织的意图——作为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高盛也不可能有这个意图。而之后数年,“金砖”概念的使用者逐步从经济学家扩展到新闻记者和政府官员,产生了某些现实当中的创意和行动,但也只是以互相学习、借鉴以及提供有限的互相支持为限度,“金砖”并不是一个具有外部指向的集团。内部指向的相互学习、借鉴和支持才是“金砖”能够从学术概念上升为外交现象的根本动力。

  换言之,中俄巴印四个国家坐下来并不是为了琢磨别人的事情,只是想如何把自己的家务事儿照管得更好。10个月前,我曾这样写:“如果说四国的经济奇迹的确能说明一些什么问题的话,恐怕最准确的结论应该是这四个国家以自己的成功检验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一个古已有之的道理,证明了新兴经济体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崛起”赶超西方世界”。

  学习和借鉴这两条理由其实已经足够了。即使四个国家的“崛起”总体战略本身并不具备多少可比性,“金砖”的组成部分们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然而至少北京、莫斯科、新德里和巴西利亚要回答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否存在“崛起”的第二条道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或者再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早期工业国家曾经犯下并且正在继续犯下的错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但要从已经走在前面的人留下的足迹上探寻,更要把目光投向同行者,看看别人是如何越过一道道沟坎的。

  至于说“金砖”在同行的路上是否一定要互相搀扶着形成一个集团,倒是不急在一时。一则,现在大家走得还都很稳健;二则,过早抱成团儿反而可能影响前进的速度;三则,和“金砖”一道快速奔跑的还有其他的后发者,对于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这样一个宏大目标,一块砖,哪怕是“金砖”也是远远不够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