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评论部主编:加息是疫苗而非急救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06: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华网评论部主编 窦含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CPI为2.7%,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这意味着时隔一年多,中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期。负利率将催动储蓄搬家,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在这种时候,央行该不该加息、何时加息,自然成为舆论焦点,备受媒体公众关注。

  在众多争论中,目前很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否加息应该先看美国何时加息,如中国贸然加息,就会扩大中美之间的利差,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进行套利交易。持这种观点的一些人是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在公众舆论中有很大影响力,但中国是否加息真的应该看美国脸色行事吗?

  从理论上讲,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存在利差,会引发低利率国家货币流入高利率国家换取高利率国家货币进行套利,日元套利交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当美国不加息,而中国加息时,美元会不会出现类似日元套利交易的现象,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与美日欧等经济体不同,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汇管制制度在中国与国际外汇市场之间竖起了一道防火墙,热钱要想进入中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如果仅就利差套利而论,除非中美之间出现巨大利差,否则,大量美元因中国加息而涌入中国并不现实。

  当前,中美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完全不同,美国何时采取退出策略,对中国并无太多借鉴意义。美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源头和重灾区,其经济复苏仍旧脆弱不稳,需要长时间坚持刺激政策;而中国经济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据预测,201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超过11%,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防止衰退,而是要防止过热了,在这种时候,继续以美国是否加息作为中国是否加息的依据,有刻舟求剑之嫌。

  任何国家在决定货币政策之时,必须首先考虑本国经济状况,力争实现保证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及金融市场稳定等多重目标。现在,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两位数,而南方沿海地区大范围出现民工荒,说明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也较稳定,这时货币政策应该优先考虑的显然是物价稳定。

  去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这对保证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国际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中国经济加速增长的背景下,特别是当中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期之后,撤出刺激政策就成为必然选择,否则,巨大的流动性、高经济增长、高就业率将必然引发通胀。

  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已经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回收流动性,但这些数量工具在负利率时期,效能远不如加息这一价格工具有力、明确。负利率将刺激企业个人扩大贷款规模,减少储蓄,加上去年中国投入市场的巨大流动性尚未收回,通胀预期将陡然升高,资产泡沫将进一步膨胀,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绝非幸事。要改变这一局面,唯有尽快加息,改变负利率状况,这样才可能扭转公众预期,将通胀扼杀在萌芽之中。

  在有关加息的争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要进一步观察CPI的变动情况,不要因为一个月出现负利率就贸然加息。这种观点,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容易导致合理的加息点推迟。

  CPI一直是中国央行是否加息的重要参考指标,但这一指标具有先天不足。一是它对经济活动的反映略有一点滞后,二是它无法全面反映中国的经济活动。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前中国经济最活跃、集中资金最多的房地产行业的价格并未计入CPI,这就导致依据CPI指标决定是否加息存在滞后的可能。

  加息在抑制通胀方面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预防,早加息可以合理引导预期,防止经济过热,将通胀扼杀于萌芽之中。当通胀真正发生,并趋于恶化之时,加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到那时,加息幅度不够遏制不住通胀,加息幅度够大,又会导致经济硬着陆。因此,对于通胀而言,加息是疫苗,而非急救药,央行必须有预见性地提前为经济打疫苗,才能产生效用,如果等到病急之时,再把疫苗当成急救药用,用的剂量再大也难有成效,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