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于泽:预算公开的民主价值有待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07:42  中国青年报

  杨于泽

  近日,中央四部委公开了各自部门预算,拉开了中央部委预算公开的大幕。记得去年,上海等地还以预算属国家机密为由,拒绝了人们要求其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要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央部门现在公开预算,地方政府部门就找不到拒绝公开的理由了。

  预算公开体现了社会进步,但公开本身不是目的,再大的透明度也不是目的。有人说,预算公开可以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其实,这也只是对预算公开意义的不完全表述。依宪法规定,政府预算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的。人民对政府预算的权利,首先是审批,其次才是监督。

  美国预算制度的先驱克利夫兰认为,效率是政府的最高美德,而预算公开是政府效率的保证。政府的钱是人民的钱,依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原则,人民有权决定这些钱怎么花。有一本公共行政学名著,《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美国学者写的,书中有一段话:“国会所有唱名表决60%都是有关预算的问题……预算就是最典型的政治步骤。”这句话,说明了预算与政治、与民众的关系。

  人民群众关心政府预算,并不是害怕政府花钱,而是关心花钱的效果。预算公开,让人们了解了政府花钱的一些基本事实,比如投入的方向、各方向之间形成的基本结构,具体而言,就是钱花在哪里了,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政府花不该花的钱,或者花大钱办小事,民众就会提出批评,形成舆论压力。预算公开,体现出一种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

  在当代中国,预算公开具有特殊的民主价值。中国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这是一个过程,为了民主目标,必须探索各种可行的实现民主的技术手段。技术性手段,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具有特殊的意义。政府预算公开,实现人民对预算的参与和监督,就是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实际步骤,是人民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

  政府预算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民意代表对预算的审议、修改和批准;第二层次是人民群众对预算的观感和评议,汇聚成一定的民意和舆论;第三层次是专家学者对预算的学术研究、批评和建议。民意是基础,民意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而专家学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中央四部委预算公开后,老百姓说看不懂,甚至财政学专家都感到看不懂。财政学专家看不懂,说明所公开预算的主要毛病不是高深莫测,而是它透明度不够。也就是说,它分类不科学,该公开的不公开,让人看了等于白看。但既然你公开,自然是让大家来看,然后行使监督权利。至少从客观效果来说,预算公开没有达到公开的目的。

  从世界各国预算史来看,政府预算经历了逐项预算、绩效预算、目标管理预算、结果预算等众多阶段。不论我国政府预算处在哪个阶段,民众关心的,还是政府把钱花在哪里了、该不该花,特别是政府在自己身上是如何花钱的。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信息公开无可逃避的义务。

  有一本叫《预算民主》的书,书名就告诉了预算公开的民主价值。这本书告诉我们:制订预算,不仅是为了让政府有计划地花钱,其目的就是为了公开。公开的好处,是让民众心中有数,增强政府信用。我们公开政府部门预算,好处也包括增加政府信用,但前提是真正的公开。政府预算不公开,公开而叫人看不懂,其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