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仑:哪些企业家可以走出衰败周期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 16:06  《法人》

  当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和需要根本转型的时候,企业家自身的进退就成为左右企业命运和能否跳出周期律的关键

  文  冯仑(万通董事局主席)

  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和一家著名企业的领导者,第一代企业家在事业的巅峰期往往面临增魅与褪魅的矛盾,因而难免在进与退的选择上两头为难、进退失据。所谓增魅过程,就是当一个企业家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的时候,个人的领导能力、人格特征甚至生活习惯都不断被神化,创业者(第一代领导人)也因此往往习惯于夸大自己在公司的作用,并且出于对股东和公司的责任感,不愿意放弃对公司的主导权,也不愿意创设一个没有自己的制度安排。

  然而,时移事易,曾经的成功并不会简单复制到永远。于是,第一代企业家难免在辉煌之后陷入新的挑战与危机,业绩会下滑,团队会涣散,产品会过时,这一切又都使其先前的光芒黯然失色,由神逐渐退回到人,进入一个褪魅的过程。我们看到创业二、三十年的优秀企业家,大多正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企业面临这种巨大挑战和需要根本转型的时候,企业家自身的进退就成为左右企业命运和能否跳出周期律的关键。

  一种合理的继任制度和计划安排,可以阻止企业坠入周期律的陷阱。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制度和计划在中国只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仍然面临着中国式难题。例如,按照现行公司法,董事长由大股东提名、委派通过董事会选举产生。大股东如何选择委派人员的随机性就很大,往往屈从于自身的体制与发展状况,也与其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家族企业,还面临后继乏人之虞。一胎化造成传统的家族企业选人机制即“亲中选贤、贤中选亲”成为不可能。由于无(亲)人可选、没有竞争,企业领导的更替变成风险巨大的赌博。

  又比如,由于我们的外部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体制转型远未完成,企业好像从土路向高速路上颠簸着拐弯,这时,第一代人可以凭借特殊的经历背景与人脉关系创造奇迹,等到过渡到第二代领导者,就会丧失一部分竞争优势;第二代领导者要同时兼具创业者与管理者的优点,除了从内部培养,很难从外面空降,这就给继任者计划平添了许多困难。总之,建立好程序、透明和竞争的继任制度,对今天的第一代民营企业领导者来说是能否逃过“周期律”之劫的关键一步,生死攸关、不可不察。

  该不好意思的是美国人

  买中国产品是美国进口商的选择,美国怎可以反过来责怪中国?

  文  施永青(中原集团主席)

  金融海啸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是全球共识,但美国人不但不肯检讨自己的过失,还把责任推给中国。美国有人认为事情的根源是中国积累太多的美元储备,并让这些资金倒流美国,令美国资金泛滥、息低、举债容易,以至美国政府与美国人都养成了胡乱花费的坏习惯。他们还认为中国之所以能积累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是因为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的币值,令中国产品容易出口,抢走了美国产品的生意。他们要求中国立即把人民币升值四成,否则美国应对中国入口美国的产品征收百分之二十五的附加费。

  这种意见可谓信口雌黄,颠倒是非。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用血汗赚回来的,内里还包括污染中国河山的成本。要不是中国肯廉价卖这么多的产品给美国,美国人怎可以过这么丰裕的生活?在中国未成为世界工厂之前,美国经济一好,通胀就肆虐,美国人的好日子都过不长。中美贸易,美国所得的是实质生活的改善,中国所得只是注定会贬值的美元;谁着数?谁蚀底?不是一目了然吗?美国人怎好意思反过来指控中国?

  中国作为产品的生产商,怎不想把自己的产品卖高一点价钱,只是美国的进口商一直在压价。事实上,中国厂商大部分没有在美国设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他们只能够决定产品的出厂价,而不是产品在美国的零售价。美国的零售市场受制于美国某几个大品牌,多过受制于中国的厂商,因此说中国产品倾销美国是说不过去的。买中国产品是美国进口商的选择,美国怎可以反过来责怪中国?

  美国人自己没有储蓄的习惯,竟好意思批评中国积累外汇储备。这是中国人自己赚回来的钱,中国人当然有权自行决定是把它花掉,还是把它存起来。事实是中国不是没有东西想向美国买,而是美国不肯卖。没有理由迫中国向美国买一些中国自己也可以生产,而且更为价廉物美的产品。

  金融海啸后,各国都想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但中国却没有遏制入口。近期中国入口增长的速度就远快于出口的增长。可见中国是一个有责任的国家,愿意在全球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作出自己的承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