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送转:几家欢喜几家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4日 17:14  《首席财务官》

  目前正值一年一度的年报披露期。在这个季节里,“高送转”分配总是股市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 /  皮海洲

  随着年报的推出,上市公司高送转分配方案也接踵而至,而且在今年的利润分配中,创业板公司——神州泰岳甚至推出了每10股转增15股派3元的“史上最牛分配方案”。

  上市公司的高送转方案明显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以“史上最牛分配方案”为例,2月5日该方案公布当天,股价高达百元之上的神州泰岳股票仍然被“一”字封在涨停板的位置上。而且该方案公布后前五个交易日的最大涨幅达到了32.49%。又如今年首家公布2009年度高送转消息的禾盛新材公司,在高送转消息公布前后的八个交易日里,股价由48.06元/股上涨到75.97元/股,大涨了58%。高送转带给市场的赚钱效应非常明显。

  正是基于高送转带来的赚钱效应,因此对高送转公司的捕捉也就成了广大投资者共同的心愿。不论是中小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在上市公司高送转方案公布前提前捕捉到这类公司,以期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

  高送转方案带给市场的喜悦有目共睹,不过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来说,高送转方案的盛行无疑又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首先,高送转方案的盛行以及受追捧,实际上是利润分配的本末倒置,是中国股市及投资者不成熟的表现。从目前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来看,主要有现金分红与送股两种方式,通常被投资者视为分配方案的转增股本其实只是一种股本扩张行为,不过投资者习惯性地也把它视为利润分配了。而在现金分红、送股、转增股本三种分配方案中,只有现金分红才是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至于送股与转增股本,实际上只是上市公司的一个账务调整而已,上市公司无须支付一分钱,它给予投资者的无非就是一个投机炒作的题材而已。因此,市场追捧高送转方案,其实是对投机炒作的追捧,而不是对投资回报的追求。它体现的还是中国股市的投机性。而且高送转方案的受追捧,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不愿意给予投资者真实的现金分红了。

  其次,上市公司的高转增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众投资者来买单。高转增方案与送股是有区别的,送股需要从上市公司的利润中支出,而高转增与上市公司的盈利无关,需要从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中支出。实行高转增的公司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资本公积金。而高额的资本公积金又主要来自于新股的高价发行。以推出最牛分配方案的神州泰岳为例,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推出最牛高转增方案,拥有高资本公积金显然源自于公众股的高价发行。2009年6月底时该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仅为0.758元/股,但到2009年9月底,公司每股资本公积金暴增到13.795元。正是公众股每股58元的高价发行,增厚了公司的资金公积金。因此,该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的转增方案,实际上是公众投资者买单。大小限所得到的转增股份,完全是公众投资者所付出的。

  其三,上市公司高送转方案往往都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精准”伏击。正如前文中提到的,由于高送转方案所带来的赚钱效应,投资者都希望能捕捉到高送转公司。但在这方面,中小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无头苍蝇”,而机构投资者则是“神枪手”,那些拥有高送转分配方案的公司大都被机构投资者收入囊中。根据《上海证券报》2月24日的报道,截止到当天共有21家公司披露了高送转预案,其中18家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都或多或少有着机构的身影,獐子岛中国卫星东方雨虹卧龙地产中兵光电等不少公司更是在去年第四季度遭到机构投资者的“精确”增持。

  机构投资者为何能成为神枪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固然要认同机构投资水平高于中小投资者这样的事实,但这其中所隐藏的灰色交易与内幕交易也是难以排除的。

  其四,亏损公司也推出高转增方案,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今年的利润分配中,年报亏损的丹化科技也推出了“10转10”的分配预案。通常说来,“高送转”往往是业绩优良公司的专利,而业绩亏损公司难言公司本身存在股本扩张的要求。相反,在得不到业绩支撑的情况下,高转增往往会摊薄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甚至拖累公司的发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