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又一份厚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 20:5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张正富 徐兴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也是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句话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因为它不仅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对世界经济来说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中国经济一直行驶在快车道,所取得的成就可谓举世无双。不仅使国家走上振兴之路,使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更数次在世界经济走向危机的紧要关头,以恰到好处的经济金融政策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如此;2008年发生全球经济衰退时,也是如此。中国采取坚决有力的刺激计划,率先步出危机的同时,也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

  中国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既是根据国内经济基本面需要做出的决策,也充分考虑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由内生力量驱动的中国,一个低碳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将给世界献上又一份厚礼。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由投资、出口带动,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内生动力缺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让这一缺陷愈加凸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中国努力扩大内需,尤其是长期低迷的农村消费。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财政去年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此外,为了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四万亿投资计划中有44%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事业。

  一个不断扩大内需的中国,不仅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为外国资本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还必将有助于扭转长期存在的全球贸易失衡。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处在全球产业链的较低端,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使得中国经济的科技含量低、发展质量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中国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近年来,中国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1512亿元,增长30%。

  一个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不仅将提升自身经济发展质量,还将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注入新鲜活力。以高铁为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开始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之上,单位GDP碳排放量相对较高。能源紧缺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瓶颈,也让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降低碳排放。

  中国在“十一五”的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减排目标——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

  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必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全球碳排放作出积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社会的和谐稳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个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的中国,不仅能够释放巨大的消费能量,更能保障社会的长期稳定。作为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和平发展力量,中国的长期稳定必将会为世界的和谐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而道远,在使中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来越宽的同时,也将为扭转贸易失衡、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稳定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