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数据缓解压力市场或迎来政策真空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1日 01:36  经济参考报

  2月10日,在国内出口数据好转、央行暗示放贷步伐稳定以及欧美股市大幅反弹等诸多利好消息刺激下,A股市场出现了久违的普涨行情,其中沪综指再临3000点下方。

  随后,2010年第一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陆续发布,而其中的重要数据(如进出口数据、信贷数据、C PI等)将对行情产生较大影响。多家机构指出,这些数据的发布,可望对当前政策紧缩预期产生缓解作用,短期内市场将面对政策真空期。

  宏观经济数据总体向好

  10日中午,海关总署发布数据称,中国1月进出口贸易数据强劲。1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1%,增幅高于去年12月份的17.7%。1月份进口同比激增85.5%,去年12月份增幅为55.9%。中国1月份月度贸易顺差为141 .7亿美元,相比去年12月份为184.3亿美元。

  对此,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对出口行业而言,最低迷的时期已经过去;同时强劲的进口数据也显示了巨大的国内需求。”出口同比增幅继续受到低比较基数效应的支持 。 与 此 同 时 ,1月 份 中 国 官 方PM I中新出口订单元素增至53.2,去年12月份为52 .6,表明未来数月出口将持续增长。

  “最新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表明出口将为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作出贡献。随着出口的逐步复苏,预计与出口相关的出口制造业,港口和集装箱行业在今年的前景会较2009年景气。”李晶说。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表示,1月份中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是,进口额较去年同期翻了将近一倍,其中实际进口量和价格双双上涨。由于去年同期进口大幅下跌,1月份进口的强劲反弹完全在意料之中。然而,86%的增幅仍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而周四,国家统计局还会公布一些重要数据。此前统计局表示,2月11日左右将发布工业品价格(PPI)、消费价格(C PI)数据。其中,C PI数据显得尤为重要,此前公布的去年12月份的C PI为1.9%超出市场预期,曾一度引发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寻求解决

  与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和股票市场向好表现相照应的是,此前陷入财政困难的希腊有望得到救助,这一消息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美欧及亚太股市多数走出上扬行情。

  其中,美国股市三大股指9日涨幅均超过1%。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涨150.25点,收于10058.64点,涨幅为1.52%。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涨13 .78点,收于1070 .52点,涨幅为1.3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24 .82点,收于2150 .87点,涨幅为1.17%。

  消息显示,欧盟各国领导人还将于11日举行会议,市场猜测会议将会集中讨论目前发生在一些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并有可能决定为面临困境的国家提供某种形式的帮助。同时,希腊也推出一连串解困措施,包括提出将平均退休年龄提高至63岁、呼吁公务员同意削减津贴、官员着手检讨税制等。受此影响,欧元对美元汇率走高,美元走低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了有力支撑,带动能源及原材料类股全面走高。

  对此,申万巴黎表示,最近欧洲债务危机升级,因投资者担心希腊等多个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受此拖累全球主要股市均出现较大幅度调整,A股市场也没有摆脱全球股市下跌的阴影。

  李晶认为,虽然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国家的经济问题可为中国出口复苏带来一些担忧,但这些国家累积仅占2009年中国出口需求的3.3%。尽管如此,由于全球消费复苏增长缓慢、西欧主权债务风险不断增加及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出口的全面复苏仍需要一些时间。

  短暂政策真空期或可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日公布的数据,巴克莱资本、野村证券等机构认为,出口和贸易顺差数据总体低于预期。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称:“鉴于近期市场分析家已经将2010年增长预期进行上调,并将基准利率上行时间点预估提前,我们认为今天的贸易数字也许会对中国的增长预期和政策紧缩产生缓和作用。”

  根据对目前商务部公布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分析,大成基金预期,1月C PI同比增幅会在1.6%至1.8%,显示通胀势头明显放缓。在市场流动性方面,央行行长周小川9日表示,中国银行业放贷的步伐稳定。大成基金估计,“上述因素将令市场对短期内政策力度收紧的预期有所降低,短期内市场将面对政策真空期。”

  对此,平安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先明也认为,近阶段属于政策真空期,市场对于政策的担忧会逐步减弱,市场大跌可能性很小,或将出现阶段性行情。他同时指出,整体上市场是存在春节效应的,但目前的市场状况不太适合做概念性太强的炒作,因此并非与节假相关的板块个股都会走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