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2010达沃斯(冬季) > 正文
达沃斯论坛是一个充满学习和交流机会的思维盛宴,是一个表明自身立场、试探彼此虚实的场所,它为破解后危机时代难题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
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即达沃斯论坛)迎来全球2500多位各界领袖,包括3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60多位部长级官员以及1400多位国际著名企业高管。他们以及达沃斯论坛所肩负的使命就是“破解‘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难题”。为此,论坛设立了包括经济、安全等在内的六大议题,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70个全球议程顾问委员会,5天内举行超过200场会议。
如此广泛的议题,紧密的议程,达沃斯论坛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吗?
对达沃斯论坛的质疑有其合理性。首先,它是一个开放的论坛,在这里可以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和观点,这既是它的优点,也可能成为它的缺陷。太多不同的声音、太多相左的观点往往意味着难以达成共识。如果达沃斯仅提供了一个坦率表达观点的舞台,却没有形成共识,自然难言成果。
其次,达沃斯论坛只是一个论坛,不是联合国安理会那种拥有强制性权力的机构,甚至不如20国峰会这种由各国元首和首脑参与并有权作出某种决定的机制,虽然它云集了各方精英,但主要是一个务虚的场所,一个“清谈俱乐部”,不可能就任何问题作出任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决定。
不过,“清谈俱乐部”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着其特有的作用。
作为一个开放的论坛,不论是与会的政治家,还是企业家或学者,在这里都可感受到一场场思想的风暴。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有助于突破自身思想局限,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问题。不论如何,峰会都是一次充满学习和交流机会的思维盛宴。
在论坛上,各方表达的不仅是自身的观点,同时也在表明自身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譬如,在此次论坛上,围绕何时以及如何退出刺激计划,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等问题,各方激烈争论。这不只是简单的口舌之争,更是对舆论主导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激烈争夺。从这个角度来说,论坛是一个国际舆论的大战场。放弃这个战场,可能就意味着使自己面临其他各方的“缺席审判”;而利用好这个战场,则可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的舆论争夺战中更多地传出自己的声音,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如目前很多国家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有种种过高期待,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上升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优异表现,却有意无意忘记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社会的这种期待,就是在论坛上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达沃斯论坛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个各方试探彼此虚实的场所。在这里,各方可以或多或少了解到彼此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的立场,从而更好地为其他重要国际会议做准备。在过去的一年中,G20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最为重要的两次经济峰会;而去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则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最为重要的环境会议。今年,还将举行两次G20峰会和一次气候变化大会。鉴于眼下举行的达沃斯峰会所涉及的话题涵盖了G20峰会和气候大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次达沃斯论坛就成了今年G20峰会和气候大会的前奏曲。利用好达沃斯论坛,将有助于在G20峰会和气候大会上采取更为合理的对策。
《金融时报》认为,指望达沃斯论坛像G20峰会那样作出影响世界经济前途的重大决定,是一种超出了达沃斯论坛能力的过高期望。不过,达沃斯论坛仍有其难以替代的作用,仍可以为破解后危机时代的难题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 (党建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