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孙立坚:达沃斯论坛是展示中国立场的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8日 08:05  上海商报

  作者:孙立坚

  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经济论坛昨日在瑞士开幕,时值全球景气渐趋复苏,本次会议将备受瞩目。虽然达沃斯论坛是一个以基金会形式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但是它一直以来聚焦在世人最关切的议题上,其结论或共识常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影响。我想中国政府也应该借助这个特殊的场合就最热点的全球监管模式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两大问题表达出中国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笔者认为,面对近来欧美国家对华贸易反倾销升温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以牙还牙,当仁不让”。但是,中国的立场如果过于和美国进行上述的针锋相对较量的话,可能见效缓慢,甚至结果适得其反。所以,中国政府也在努力通过自身的制度改革来推进内需市场的繁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现阶段发展的特征,外汇财富的保值和安全运作依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头等大事之一。可以这样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世界经济合理分工,资源向最优配置方向努力的必然结果!而目前真正的问题在于全球化所创造的财富给谁使用和怎样管理的问题!次贷危机告诉我们,任何财富给予没有参与全球化财富创造的人来分享,这一定会出现债务偿还的大问题,而没有受到有效监控的专业化金融机构很容易过多地利用金融市场的“缺陷”来顺理成章地掠夺他人付出努力和代价后才得来的对等的财富。而且,后者的金融资产管理的失职行为(可能完全来自于它们策略性的道德风险行动)才会导致像这次金融大海啸中所出现的不付出努力的人也来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宝贵财富这样荒唐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应该和欧洲一起发出共同的强化国际监管的声音,这也最容易形成包括美国自身在内的“国际合力”,最能够在现阶段获取最明显的“双赢”结果!

  尽管如此,目前欧洲主导的国际金融就监管体系的推进还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障碍,如果我们对此了解不深,就不能发出保护我们自己利益的强大声音,我们自己也就不能对这种监管模式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有利机会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这里,我想把现在推行的全球统一监管模式的利弊归纳一下,供读者参考。

  首先,在今天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的金融机构要想站稳脚跟,都在呈现出做大规模的战略。对此,针对业务范围广阔的金融垄断巨头,没有一个覆盖全方位的综合性跨区域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不可能发现风险抑制风险尤其是规避像这场金融大海啸那样规模的系统性风险。所以,中国方面要积极加入最近推进的信息共享、危机处理优先的国际监管业务合作协议和推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国际监管指导委员会等国际监管体系的建设工作。

  第二,如果监管模式采取各管各的方式的话,国际投机资本会利用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进行监管制度上的寻租、套利,最后导致危机无法防范,或者各国为吸引外资不得不放松监管模式,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积累得越来越大,最后殃及全球。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这方面的对立程度非常明显。美国有强大的势力在抵御监管,认为过度看重监管可能会削弱美国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创新能力和获利优势。所以,中国今天在推进我们监管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我们的适度性,否则,事倍功半,甚至效果适得其反。为此,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寻求统一的标准,至少针对发达国家,而对自己也得构筑起抵御制度套利目的进场的热钱的防火墙,并在发达国家面前阐述发展中国家正当防卫的立场。

  第三,很多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有用信息无法传递到公共的平台上,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已经防不胜防了。尤其是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投机行为,如果不能全方位的把握它的行踪,就很可能会错失良机,造成漫天的大火。中国也应该关注这一正在构建中的国际平台,并要对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参与。

  第四,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便于明确部门责任,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乘外人不知情的特点,把错误归咎于别人。随着对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渐渐发现,不仅美国金融机构存在道德风险,而且就连美国政府为了挽救IT泡沫经济崩溃给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利用自己国际货币的主导权优势怂恿泡沫经济的恶性发展,演出了事后让全球分担美国利益损失的道德风险的闹剧。所以,中国为了捍卫自己美元资产的财富价值,就应该主动参与欧洲倡导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中。

  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要想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目前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主要可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问题。这些来自各国、各地区并且长期以来从事非常专业和范围限定的监管工作的人才,突然进入一个需要重新创建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方式的崭新的工作环境,前期的“试错阶段”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和造成的问题谁来承担?二是协同效应比想象的要小。尽管信息共享的利益提高,但是工作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认知差异可能会冲销所谓的统一监管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三是监管不当。因为高风险监管业务和低风险监管业务混在一起监管,很容易产生监管过度或监管不足的问题。四是监管业务整合的不确定性问题。一些业务对某些国家某些产业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但是,它同时又会积累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如果监管部门中的人员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放松应有的监管或滥用权力打压自己竞争对手国的金融发展,那么,这种监管业务的整合反而不如分行业或地区的监管模式,至少从事某一个特殊业务的人群在一起会形成较为客观的判断。

  我们现在不可而知,国际统一的监管模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我认为,至少对中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的国家来讲,针对目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美国市场主导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增强外部对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强度是无可厚非的。而且,避免中国主权国家自身对美国金融业务的“干预”指责,借助今天欧洲推进的统一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也是比较理想的监控方式。只要我们能够继续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国际合作方法,那么今天,危机状态下的国际合作迈出可喜的第一步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今天,令人欣慰的是,针对金融创新滥用问题的全球统一监管的模式,正在欧美成熟市场的监管体系中逐步探讨,并通过像本届达沃斯论坛这样的国际合作框架在加以不断地完善中。总之,中国政府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应该充分强调“国际自由贸易”和“强化全球金融监管”的双赢合作理念,为打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崭新的发展方向,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