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2010达沃斯(冬季) > 正文
导读:瑞士资讯(swissinfo.ch)1月26日发表马修-艾伦(Matthew Allen)的署名文章称,世界经济论坛(WEF)经过近40年发展已改头换面,但其宗旨几乎原封未动,可谓是换汤不换药;而人们对WEF的评价则毁誉参半。以下为文章摘译:
即将召开的2010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规模远超1971年第一届会议,当时会议名称还是欧洲管理论坛。然而会议主旨依然是探讨世界面临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40年前,论坛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觉察到欧洲的商界人士需要与美国和政界人士一同探讨经济问题。“会议初衷只是一次单独的会议,后来却发现在政治和经济决策者之间需要建立一座长期的沟通桥梁。”
施瓦布所谓的利益相关法,即让全球商界人士与政治和社会代表面对面探讨共同利益,使得会议规模不断扩大,至1987年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
激烈的批评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安德烈-施耐德((André Schneider)认为,论坛的变化仅在于关注点从欧洲和商业扩大到了全球的各个方面;“会议创办时只是一个经济论坛,现已成为一个综合平台。”除达沃斯小镇以外,WEF还在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举行会议。“我们必须着眼全球,同时深入到地区,”施耐德说。
但是WEF日益突出的地位也招致大量批评。大多数批评者认为,论坛和与会者象征着全球化对少数族群的破坏。甚至连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don)都将“达沃斯人”形容为“缺乏对国家的忠诚,将国界看作障碍并希望其消失,认为国家政府是历史遗留,其唯一作用是帮助精英推进全球化运动。”
民众示威每年都在上演,有时甚至导致暴力,不过近年来有所缓和。目前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也招致批评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减少争议
瑞士非政府组织伯恩宣言(Berne Declaration)和瑞士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Switzerland)每年在WEF达沃斯会场外组织“公众之眼”颁奖礼,对那些“不道德”的公司指名道姓。伯恩宣言发言人安德里斯-米斯巴契(Andreas Missbach)指出,必须对世界经济论坛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绝对不希望一个由商界人士主导的论坛来决定如何解决世界问题。”
还有批评认为WEF只是一个有权有势者的聊天室,对此WEF则指出其在促进德国统一、缓解中东以及德国和土耳其争端、斡旋南非不同种族势力中所发挥的作用。WEF还发起了一系列关于世界问题的话题,如贫困问题、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
不懈努力
施耐德自豪地指出,WEF将许多反对声音邀请进来。WEF网站引用了乐施会首席执行官芭芭拉-斯托金斯(Barbara Stocking)的话称,“达沃斯论坛提供了一个与当权者会面的绝佳机会,从而可以影响他们对贫困和发展的态度,促使他们了解其对贫困者的重要影响。”
WEF还组织开放论坛允许公众参与讨论。除此之外,WEF正在完善网络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努力将平民的声音带入论坛。因此WEF吹嘘道,达沃斯论坛正式代表将超过2500名,他们都将进入会议现场。
无论如何,从1971年第一次将西欧商界人士聚集到这个滑雪小镇开始,达沃斯论坛已经取得了不可否认的非凡成就。(路璐)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