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盐改的唯一标准是公众满意

  李晓亮

  新年刚过,有报道说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在即,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盐价可能因竞争而下降。盐改究竟怎么改,目前还没有定论,乐观者估计全面放开食盐市场还是有可能的。届时,不管个体、国企、民企,还是外资,都可参与其中,眼下的盐业专营局面或可被打破。

  现行食盐专营体制始于1994年。当时中国碘缺乏问题还十分严重,俗称的“大脖子病”很流行。为了防止碘缺乏病,普及碘盐打击“私盐”,政府认为进行食盐专营,并在食盐中强制加碘是很有效的手段。

  随着时间推移,在碘缺乏甚至有被补碘过剩取代的今天,盐业专营垄断就成为了最大问题。目前盐业公司和盐业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加碘盐一转手,价格狂飚四五倍,净利润超出盐业平均利润十几倍。这种政企不分,左手攥着计划的权,右手赚着市场的钱,显然不合理。

  曾为了打击“私盐”的专营制度,却因高额垄断利润又使得各种形式的“私盐”泛滥不止。于是悖论出现:盐业越垄断价越高而“私盐”越泛滥;“私盐”越泛滥垄断加剧,专营呼声更高。这就像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和魔咒。

  其实,从9年前就有专业机构提出废除和修改过时的《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允许价格浮动。但直到今天,盐业政企合一的垄断专营一如往昔。这背后的利益有多大,改革遭遇的现实阻力就有多强。

  现在,盐改的新闻中再次显露出一点可预期的苗头,还是让人忍不住充满期待,即便我们知道改革阻力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自动消减。只要有一线机会,我们愿付出十倍努力。

  只是在看了房改、教改和医改等纷繁乱象后,人们有点谈“改”色变了。生怕改革像听证那样成为涨价代名词。有市民担忧盐改会不会以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或以次充好出现奶粉那样的质量危机。应该说这些担心并不多余。真的要改,盐业主管部门就必须严格履职,保证市场上的食盐必须质优价廉且种类多样。说到底,盐改怎么改,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满意,买得省心,吃着放心,感觉舒心。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