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炜
“中国金融业的崛起是必然的趋势,而金融崛起标志之一,就是要有国际化的人民币。当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1月9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如此表示,并提出包括将部分货币互换改为卖出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贸易逆差等具体措施。
戴相龙表示,现在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中国是一个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大国,通货膨胀率较低,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坚挺。他认为,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稳定坚挺,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之初,美国就是顺差大国,美元币值长期稳定。面对我国双顺差形成巨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应该不失时机地加 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不一定等到资本项目全部开放。
为更好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戴相龙建议,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如允许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大型企业等到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建议研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由中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和有关国家政府及中央银行通过特定安排,扩大人民币在境外使用:一是实行双边本币限量 兑换。把一部分货币互换改为一次性卖出人民币,买进至少在经常项目上可兑换的外国货币,解除因人民币升值将来更多归还人民币的担忧,把人民币升值好处留给兑换人民币的国家。二是以人民币支付我国对有关国家及地区的贸易逆差。这些国家及地区可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劳务,也可以用于对中国的投资,也可以兑换 为其它国际储备货币。三是允许中国企业直接用人民币到境外投资。经双方同意,在国外中央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人民币持有人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劳 务,可以用闲置人民币投资中国人民币债券,需要时也可向中国兑换其它国际储备货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