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天帅:终结食盐专营 公众为何不喜反忧

  马天帅 (成都商报评论员)

  由国内28家盐企签署意见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已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在即,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

  食盐销售打破专营体制,听上去是则利好消息。然而不论是受访的群众还是网友留言,大家不仅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有许多担忧。破除食盐销售中的垄断,为何难以收获掌声呢?

  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社会公平,阻碍技术进步,垄断性行业的危害想必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在油、气、电等公共产品绝大多数都属垄断行业的当下,普罗大众对于垄断有着十分深切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打破食盐专营、引入市场竞争,应该说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更符合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普罗大众对于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担忧,集中在两点: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

  对个人而言,食盐虽然消耗不大,但毕竟是不可或缺。民众的担心在于食盐以“改革”的名义涨价———有人说:“近年来涉及老百姓生活的项目都是这样的”,先是改革,改着改着价格就上去了。尽管改革尚未进行便有“有关人士”吹风称“由于市场放开,竞争加剧,食盐价格很可能下降”,然而盐业公司人士

  “目前所卖食盐并非都盈利,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卖500克盐甚至倒亏三四元”

  的说法,又为改革后涨价预留了无穷的空间。与其说消费者愿意选择垄断,不如说是面对破除垄断后可能更为高昂的价格而做出的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

  另一方面,食盐是吃的,大家都知道垄断暴利不好,但好歹有国家信誉担保,质量还是放心的。在食品安全监管尚不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牵动公众神经的当下,食盐专营放开后,谁能保证个别盐业公司及销售企业不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闹出另一个“三聚氰氨”门呢?

  就算这两方面都不是问题,在资源垄断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单单拿经营垄断开刀,并不见得能够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不仅如此,跟原来的专营相比,反而又多出一个环节而导致成本增加,消费者仍难得到实惠。

  这不是没有先例。近年来,一些地方城市对供水等公共产品民营化,引来的不是市场竞争下的价格下降,而是竞相涨价的合谋。

  这些年,公共产品是否该引入市场竞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应该说,市场竞争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好办法,公共产品也不例外。然而,几乎每一次改革都成为一次涨价宣言。这让公众不得不对公共产品改革抱更为审慎的态度。

  这,不能理解为公众对于垄断的偏爱。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