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伟强:食盐专营或将终止乃是借政策为自己谋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 09:40  红网

  作者:熊伟强

  日前,由国内28家盐企签署意见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已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的消息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记者昨日从重庆市盐业公司相关人士处获悉,中盐总公司已要求各省级公司作好放开专营的准备。(2010年1月7日《重庆晚报》)

  四年前媒体也曾曝出取消盐业专营的消息,当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有研究员撰文表示,取消盐业专营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成熟的经营主体、成熟的消费者群体和有效的市场管理。去年六月“食盐紧缺”的流言使得产盐大省福建都出现了食盐抢购风潮,可见要满足这些条件,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食盐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在我国还承载了“为民补碘”的历史使命,普及碘盐便有了公共职能的意味。盐业专营的初衷就是让民众,无论贫富远近都能买到放心盐。假如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取消专营,让“无形的手”去调节盐业市场,销售商可能不会去偏远地区卖盐这种低值笨重的商品,没有国有主导下的调配体系的保障,抢购风潮恐怕也不好对付。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由盐企而不是消费者提出改革的建议,这本身就值得深究。业内人士分析,制盐企业出售食盐的价格为四五百元每吨,盐业公司加碘之后就暴涨至两千元每吨,因此,建议有着自我牟利的痕迹,制盐企业想借“无形之手”从市场上多分一杯羹。报道称重庆市盐业公司已开展了多种经营,去年非盐销售收入已超过盐销售收入。果真如此的话,取消食盐专营看似是政策调整,实际上是生产、销售链条上相关方谋求利益再分配的“幌子”。

  国务院一直在整治小炼油厂、小造纸厂等“五小”污染企业,取消专营的话,谁也保证不了会不会出现“三无”小食盐厂。当市场利润而不是公共利益摆在首位的时候,市场监管一旦出现漏洞,民众的健康就有受危害的可能。盐务管理部门与盐业公司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政策的调整止于生产、销售链条无损他们的利益,但背离保证民众安全食盐的公共职能,却是舍本逐末。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