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东盟自贸区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 09:03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12月30日电(记者王勉 向志强)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正式建成,这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将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专家表示,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经济危机致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形势下,这一巨型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进一步加深亚洲经济区域化程度,并从而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驱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两个轮子,而投资贸易自由化则是二者赖以实现的基础。

  事实上,国际社会一直在为破除全球框架下的经济壁垒而努力,但由于利益纷杂难以有所突破。多哈回合谈判从2001年至今一直没有达成协议,虽然今年的20国峰会提出要在2010年结束谈判,但观察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一种政治意愿,并不代表实质进展,而刚刚在日内瓦结束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也没有显示出结束谈判的迹象。

  “在多边谈判受阻的情况下,推进双边或区域经济自由化不失为通向全球经济自由化的一种‘曲线’路径”,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处长孙元江说,其主要表现就是日渐兴盛的自贸区。他介绍,根据WTO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数据,目前世界上已经达成了200多个自由贸易协定,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400个。在这其中,作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无疑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专家表示,自贸区是一种极富活力的贸易合作方式,它所创造的贸易转移效应,将大大促进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市场广阔、资源丰富,各国经济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自贸区建成后的整合效应极为可观。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说,自贸区建成后区域内投资和贸易将得到迅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产业和产品将在一个广阔的市场里展开竞争,从而逐步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的有竞争力的分工体系。

  更重要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还将进一步深化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介绍,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同心圆”式的区域合作战略,这个同心圆以东盟为核心,以中、日、韩、印、澳、新等多个10+1机制为第一外围,以10+3为第二外围,以东亚峰会(10+6)为第三外围。到现在为止,东盟与中、韩、日、澳、新、印共签订了6个涵盖整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自由化体系将更趋多元和深化,并将在内部的不断调整中逐步完善。

  专家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国-东盟自贸区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将通过不断整合完善结构、提升水平,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体开展更为充分的对话和合作,形成一个更富活力、更加均衡和优化的全球经济新格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