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央视评论员杨禹
北京时间12月19日15点半,央视新闻频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的消息,主播郎永淳随即连线央视评论员杨禹。杨禹指出,在哥本哈根取得任何进展都很艰难,但这一协议草案的未获通过,并不意味着气候谈判的积极进程会开倒车。经过这次哥本哈根谈判,个别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谈判桌的历史将一去不返。谈判的任何结果,都不会影响中国迈向低碳经济的坚定脚步。
杨禹指出,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曾经达成的协议文本,给世界上很多人带来了一些欣慰。这毕竟说明谈判者们已经凝聚出了一部分共识。而这个协议最终没有获得通过,也在意料之中。因为77国集团和拉美国家,恐怕认为这个协议的方向和具体约定,不是“不对”,而是“不够”。他们显然希望有更多的结果写进大会的最终协议里,尤其是给发达国家施加更多的减排压力。
杨禹认为,异常错综复杂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实际上是事关世界各国利益的发展权之争。显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哥本哈根的十几天里解决全部问题。同样,虽然协议草案未获通过,也并不意味着整个谈判进程就此夭折,或者是将要开倒车。目前在哥本哈根,局势可能还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种可能是接着往下谈,把尚能达成的共识,再攒成一个协议。另一种可能,就是彻底散会,大家都回家休息,明年按照既定的时间表,继续去谈。比如,很可能把诸多重大问题拿到明年6月在墨西哥召开的下一次气候变化大会上。那就意味着,明年6月,我们不仅要熬夜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还将继续关注一场浩大的气候变化谈判了。
杨禹强调说,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争吵、较量、谈判,将会延续很长时间。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南北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只要还存在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别,这些较量就会继续下去。在哥本哈根到底以何收尾仍不甚明朗的时候,至少已经有很重要的两点可以明确:
首先,在过去的12天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整体上比较平等均衡的对话局面。过去那种在国际多边谈判桌上,由某一个发达国家集团,甚至是某一个发达国家,来独家左右谈判进程的局面,经此一次谈判,已一去不返了。
第二,中国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坚持的“双轨制”谈判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次已经经受了发达国家的反复冲击,而仍屹立不倒,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基本共识的一部分。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样一场国际谈判的任何结果,事实上都不能阻挡我们大踏步走向低碳经济的坚定脚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