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没失败也没胜利的萨缪尔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17:42  长江商报

  ◇ 本报评论员 银玉芝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3日,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辞世。这位桃李满天下的经济学家,33岁时,便出版了世界各地至今沿用的《经济学》这部经典教科书。近30年来,在中国,刚进大学的经济科班生,正是因为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概念才不再停留于高中学过的政治经济学上。

  除了这本成为经典的教科书,最被世界认可的是他在经济学理论上的推进。在把经济学从众多零散的见解进行系统化梳理这方面,萨缪尔森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理论家。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甚至说,“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因此,他在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战后傲视全球的美国获得该奖的第一人。

  这些骄傲,足以让萨缪尔森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常青树。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去年的一次访谈中,他宣称当下的这次经济危机,证实了他自己经济理论的正确——而这也让他长久以来的强劲对手——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理论,得到证伪。当然,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一度也被推崇,正如萨缪尔森的理论的阶段性胜出。这些胜利,都是阶段性的,世界正是处在这样的反复、平衡当中。

  我第一次翻开《经济学》这本教材,最微妙的感觉就是这样。源于此,我对这个老头的印象是有些过时,似乎又永远不会过时。而类似的感觉,在我看弗里德曼的书时也一样出现。两个学术立场截然相反的经济学家,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立论看似极端,但这个极端却建立在,他们从来都是政府的批评者,同时又是政府决策的重要顾问。而这样的前提是,这个政府既能批评,又能合作。

  萨缪尔森一生都在政治辩论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身份,不时在《纽约时报》等严肃媒体上发表政经评论。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每逢新年他就会在《金融时报》发表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和分析。这在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不少经济学家甚至早已沦为各自利益集团的代言者。但在当时,他是最早吃螃蟹的,同时坚定地传播着自己的理论。与此相反,他的对手,力倡自由经济的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弗里德曼,经常反对他的政府干预、市场管制观点。由此,他们展开了半个世纪的论战。

  这样的论战,事实上却谁也没战胜谁,更没有谁因为更接近政治核心而取得通吃。萨缪尔森担任过肯尼迪政府等几任政府的经济顾问,他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该方案被广泛认为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此后的美国,不是政府干预派的天下,自由经济却占了上风。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