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快户改才能修通教育公平的断头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08:50  新华网

  加快户改才能修通教育公平的“断头路”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

  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公平上,仍然遭遇着“断头路”的阻击。不修通“断头路”,所谓外来人口子女公平的受教育权,是不完整的。如何修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就指明了打通公平之路“卡脖子”路段的关键。

  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的教育部新部长袁贵仁,甫一上任就面对国人的热切期盼。有媒体归纳网友对袁部长有五大期盼,其中之一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中、高考问题。有网友说:“成千上万的外来打工者的子女,在异乡成长、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在异乡打工,支持那里的建设,但是他们却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希望新部长能关注这一关系千百万人教育公平的问题。”“为何上海、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参加当地的中考和高考?上海的第一高楼和北京的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建筑,外来务工人员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同样是国家的未来,为啥不同命啊?”

  公平地说,这样的问题,恐怕不能全由教育部来解答。因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是现行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问题,几乎涉及不同层级政府社会管理的每一个方面。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部固然有责任在自身权限内积极作为,对需要政府整体考虑的问题也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行之有效政策建议,但不能指望教育部“单兵突进”。因为,在城乡二元分割、地域差异巨大的国情下,学籍与户籍高度纠结。任何寻求改变的努力,必然涉及到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招生指标分配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整体运筹、推进。

  事实上,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近年来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劳动保障部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后,从整体上看,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许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外来人口子女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到2009年9月止,杭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17.4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25.5%;其中城区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7.9万人,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8.92%。(《新华每日电讯》12月13日1版)

  大批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不只是杭州。两年前,北京市教委就承认,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约有1/3的学生为外来人员子女。目前深圳义务教育阶段有80.1万在校学生,其中非深户籍学生55.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8.9%,小学阶段非深户学生高达73.5%。福建晋江市初中在校生外来工子女占24.8%,小学在校生中外来工子女占比达62.8%。

  实际上,全国各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所占比例,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一方面表明各级政府付出的努力确实收到了实效,本地孩子与外来娃同窗共读,已经成了普遍的事实。但另一方面,这个数字也表明,在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的今天,现行学籍关涉户籍地教育格局,多么的不合时宜。虽然总体上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已经不成问题,但受制于户籍,外来娃与本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并非就真正实现了公平。

  一些地方的调查表明,虽然教育部叫停流动人口子女借读费,但“外籍费”“流动费”“代办费”依旧名目繁多,还有的公办学校以“学生名额已满”为由将农民工子女拒之门外或者劝退。如果彻底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意见》的精神,所谓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应失去存在的依据,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充分表明流动人口子女求学仍有“拦路费”。一些地方的“名校”,就更与外来娃无缘了。至于各种有形无形的歧视,更戕害着流动少年儿童的心灵。

  当然,地方政府也有其苦衷。有统计显示,北京、上海的公立小学,政府年生均成本支出超过1万元,每接收一名农民工子女,当地财政支出就要增加1万多块钱。对此,教育专家杨东平指出,农民工子女教育是长期问题,解决问题有赖政府出台创新的体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建议研究和明确中央与地方怎样分担义务阶段投入保障经费。

  但即便如此,这也并非就是硬道理。在中国,外来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任何城市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流淌着外来工的汗水,都有流动人口的贡献。说到底,还是现行户籍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还是没有平等对待。说流出地应该承担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然而,这些学生的父母,是在流入地创造财富,为流入地经济繁荣做贡献,让流出地承担他们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

  不公平的更有流动人口子女上高中和高考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有所教”固然重要,上高中、参加高考,是接受义务教育以后继续“学有所教”的必然要求。回原籍高考,对那些甚至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外出打工经商的人们来说,子女在原地也没有学籍,没有学籍即使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也是问题,而现在教材和命题各地都不相同,在流入地上学的学生又怎么适应原籍的高考?如果回原籍读高中,让未成年子女骨肉分离,又多么违背以人为本?

  于是,我们就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公平上,遭遇着“断头路”的阻击。不修通这个“断头路”,所谓外来人口子女公平的受教育权,是不完整的。

  如何修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就指明了打通公平之路“卡脖子”路段的关键。大城市虽然大幅度放宽户籍尚有难度,但贯彻中央精神,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中考、高考,实现包括外来人员在内所有城市建设者子女的教育平权,终归无可回避。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