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奴困境与消费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06:46  文汇报

  潘益大

  房价脱缰野马般疯涨,人们急于追寻这一乱象背后的主因。随着房价日益离谱乃至离奇的狂涨,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如愿达成扩内需、促消费的目标?破解这一“两难”困局,有效抑制房价不断上涨趋势理当成为首选之策

  连日来,央视财经频道关于各地房价暴涨的报道,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疯狂的房子:上海篇》,对沪上所谓“房荒”传言四起所作的详尽的调查剖析,可谓意味深长。

  其实不久前上海媒体的报道已披露,近4年里,上海市区(外环以内)一手住宅均价涨幅达88.5%。2006年,上海市区一手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22万元,2007年涨至1.4万元,2008年达到1.99万元。截至2009年10月,上海市区(外环以内)一手住宅均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2.3万元,接近台北市区房价。

  房价脱缰野马般疯涨,人们急于追寻这一乱象背后的主因。本文无意对此作探讨,实际上,只要想一想谁在房价上涨中得益,迷局便洞若观火。

  我更关心的是,随着房价日益离谱乃至离奇的狂涨,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如愿达成扩内需、促消费的目标?

  当人们争先恐后陷入“房奴”困境时,不可能有真正的赢家

  最近一部因描写“房奴”众生相而引发热议的电视剧《蜗居》,揭示了这一人群十分典型的无助的生活场景。“海萍(剧中主人公)夫妇两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9000元,省吃俭用了六七年,连房子的首期款都付不起。等我们毕业了有几个工资能达到9000元的?我现在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了!”据说,这句台词激起了无数现“房奴”和准“房奴”们的强烈共鸣。

  这种共鸣,除了“望房兴叹”正在成为社会的普遍情绪外,更传递了“房奴”们对生活日趋捉襟见肘的焦虑不安。

  环顾四周,“房奴”真的无处不在,他们大多是媒体所称的“小白领”。“白领”而“小”,既指年轻,也含有收入不多、职业不稳定、生活前景不确定的意思。本来日子过得尚可,但一朝按揭买房,背上二三十年高额还贷的沉重包袱,便沦为“房奴”,不得不一辈子为开发商为银行打工。

  “房奴”的最大不幸,是为了一席标准不高的栖身之地透支了未来。借贷消费看似潇洒,实质却给自己大半辈子乃至一生,套上了难以挣脱的绳索。在最近一家报纸关于“房子与幸福”的调查中,80%的受访人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可实际生活中,“房奴”们的幸福指数很低,无情的房贷每日每时都在吞噬他们曾经拥有的理想、志趣、爱好、快乐。当人生的重要目标是为还贷奔忙时,生活的乏味灰暗可想而知。

  房子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但决不该让人们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当愈来愈多的人争先恐后陷入“房奴”困境时,不可能有真正的赢家。

  调查表明,备受还贷压力折磨的“房奴”困境,还是造成白领们各种“亚健康”病症的主因。医学专家发出警告,这种趋势若不及早扭转,将大大增加社会未来的医疗成本。而已为人父母的“房奴”迫于生计,甚至不得不压缩子女在教育、娱乐、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开销,由此难免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进而有碍社会和谐发展。

  很难想象,在如此窘境下还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其他消费

  本月初,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有负责人称,今年全国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总额将达到5.7万亿—6万亿元,商务部则预测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能达到12万亿元——这就是说,居民的一半钱用在了买房上。既然许多家庭为孩子一套婚房耗尽了三代人的积蓄,那实在很难想象,在如此窘境下,他们还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其他消费。

  一方面,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我们推动经济增长的既定方针;另一方面,在收入一时难以较快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高房价又在明显挤压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阻碍内需的真正启动。

  破解这一“两难”困局,有效抑制房价不断上涨趋势理当成为首选之策。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几天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提出的方案,对付高房价必须进一步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即把政府保障部分再加扩大,不仅要把城市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从市场中抽出来,而且要把城市中等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也从市场中抽出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但对城市中等收入群众的住房保障是“保”人人都有居住权,都能租上房,而不是“保”人人都有房产权;而且是在政府保障下进行市场化操作,租住房有高、中、低档,可自主选择。

  如果真能从满足国民基本住房保障的公共服务角度,重新考量房地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房地产行业的倾向,改变住房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短缺状况,房价料将是另外一番情景。

  这当然也是新一年“调结构”的题中之义。(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