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朱晟)贝拉会展中心内,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会代表争得面红耳赤。会场外,他们一起喝咖啡,共进晚餐,甚至并肩踱步在哥本哈根市中心鹅卵石大街上。会议上的针锋相对与会场外的谈笑风生并不矛盾。
幕后努力往往见奇效
美联社12日一篇文章认为,大会最终能否形成共识或协议,闭门会议场内固然是核心,但场外各方代表所下的功夫也甚为重要。美联社说,代表不同利益、持不同观点的与会人员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私人友谊和交情。也许这种关系会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作用,对于打破谈判僵局、力争在未来几天内达成减排协议颇为重要。
一同在南非参观野生动物园,一同在阿根廷漫步于冰封的湖面,一同在格陵兰岛享受休闲……多轮气候变化谈判没有结果之外,各方高级谈判代表却从来都不缺交情与交流。
谈论气候问题和公共政策之余,谈判代表脱去西装,换上休闲服,相互间轻松交谈,谈论家庭状况与爱好,互建私人友谊与信任,对于未来寻求外交突破口并不是件坏事。
美联社援引与会代表的话说,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的大部分进展来自会场外的幕后努力。“会议只是各国表明立场、姿态和对其盟友表示支持的场合。”
“关系越紧密,对话越简单,”欧盟委员会代表于尔根·莱菲维尔说,“令人惊奇的是,(气候变化谈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走廊里谁会撞见谁。”谈判代表在喝咖啡或共进晚餐时通常会选择对象展开一对一的交流。莱菲维尔说,代表们这时可以交流确切信息或交换内部文件和建议,获知通常不会在大会上传达的“微妙信息”。
交情不能超越“底线”
会场是个舞台,舞台下更得下功夫。不过,莱菲维尔说,朋友间也须“谨慎”,守住“底线”。再深的个人“交情”也不能超越国家利益的“底线”。
与联合国以往的气候谈判类似,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也开设多层次对话空间,例如从全体代表参加的正式会议到部分或者少数代表私下非正式会谈等。莱菲维尔说,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会谈互为补充。
会谈中,公共商讨环节通常是各国运用精确外交措辞展开争论的阶段。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即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和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
当要解决具体问题时,会谈将分成小的“联系组”。如果谈判陷入僵局,主持会谈的主席将请交际甚广的“朋友”出马,把各组谈判人员拉到一起,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解决,有争议的话题只得暂时搁置。
莱菲维尔说,在“联系组”内,谈判代表可以探讨、回避或提出质疑,有助于探明对方能够接受的底线和问题根源。
一场大会,岂是会场上几次谈判那么简单。杯盏之间,廊前檐下,也许都是一场场的小会,又抑或决定着故事的结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