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本报记者 杨立群
14日,可以说是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分水岭”。随着大会两个特设工作组的主席日前分别提出各自草案,这将意味着,在13日短暂的休会后,大会从今天起将进入核心讨论阶段。
骨头越来越难啃
在大会第一阶段的讨论中,各方曾抛出过各种草案,但正式的官方文案直到12日才在大会官网上显露真容,这也将可能成为未来一周各方讨论的基础。现在,各国部长纷纷抵达,人们期待他们能在前一阶段讨论的基础上商定各种实质性问题,以便各国领导人在最后的峰会上一锤定音,但他们的任务显然是艰巨的。
虽然两份官方草案的出台将哥本哈根大会带入新的阶段,但它们在某些关键议题上的模糊处理,既是留出了谈判空间,更是埋下了争论的种子。据悉,这两份官方草案真的有点“草”。《京都议定书》工作组的草案共27页,其中关于各国减排目标的表格多是空白,而长期合作工作组的草案不但从原来的100多页缩水到了区区7页,其中还列了不少选项,就像等着各方来完成这道减排的“选择题”。此前,各方展示立场和期望的第一阶段讨论,已经出现了激烈的观点交锋,而涉及具体问题的第二阶段实质性讨论,可能将更为艰难。
分歧未完全消弭
事实上,从7日大会开幕起,各方的辩论就没有消停过,虽然大家坐下来谈判是件好事,许多国家也均拿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但人们发现,在第一阶段的讨论中,就一些关键问题,各方观点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减排目标上,美国和欧盟等目前承诺的数字,显然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以及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的减排目标仍有差距,而目前也尚未看到有关各方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松动迹象。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美国等发达国家最终同意让步,它们也会同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苛刻的要求,将让后者难以承受。
在资金支持方面,虽然欧盟日前宣布将在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4亿欧元的援助资金,但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个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更是语焉不详。如果考虑到金融危机因素,由于发达国家深受其累,它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在此时慷慨解囊的意愿。
应体现公平合理
展望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会议,谈判的焦点和难点,恐怕还是聚焦在碳排放量的分配问题上,因为这涉及各方的经济发展利益。现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需要作出强有力的承诺,将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如何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排放性质并不相同。从纵向来看,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据悉,从1900年到2005年的100多年间,发达国家人口总数不到全球的20%,却排放了全世界80%的温室气体;从横向比较,发展中国家是“生存性排放”,发达国家却是“奢侈性排放”,数据还显示,2006年发达国家人口不到10亿,却排放了约129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46%,人均排放几乎为发展中国家的4倍。
可以说,排放权将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不合理的减排安排将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害。为此,中国专家提出了“碳预算”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日前表示,减排行动要公平,首先应强调“人际公平”,其次要强调“代际公平”,应该根据历史个人排放水平、碳排放总量控制需求等数据来计算现在的人均碳排放权。
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测算,如果要在2050年前把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内,目前全球年人均碳排放应该是2.33吨,乘以全球人口,就是现在的全球碳排放限额,有关专家将这称为“碳预算”,而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年人均碳排放远超过2.33吨这一水平,多数发展中国家远低于这一水平,还有增长的空间。潘家华认为,那些人均碳排放超过限额或者透支的国家,应该向其他国家购买碳排放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