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一只五脏俱全的“听涨会”麻雀
张东阳
12月8日,哈尔滨市召开水价听证会。会上,13名代表中,坚决反对涨价的只有退休教师刘天晓一人。但他却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无奈之下只好向主持人丢了一瓶矿泉水以示抗议,才得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中国青年报》12月10日)
近年来,听证会几乎都成了“听涨会”,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在于相关部门操控了听证会。请看:13名消费者代表中,一社区干部取代了一名“没有到场”的下岗职工代表,而另一名“下岗职工”代表竟然是退休干部;被标明是“退休职工”代表的则是一公司董事长,根本不到退休的年龄;非常重要的“律师”代表,全国律师网站上查询不到此人的律师资格,“依法”支持水价上涨的他,被记者问及“水价三年一调整”出自哪部法律哪一条文时,竟然说不出来……
更为荒唐的是,真正代表消费者说话的,非得通过极端手段才能获得发言机会。正是这位代表,道出了消费者对哈尔滨供排水集团的强烈不满:服务低劣,重复收费,虚列成本,等等。
实际上,哈尔滨本次水价调整听证会不仅“消费者代表”被操控,供水集团提供的数据经不起推敲,还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国有企业哈尔滨供排水集团为了“扭亏”,准备接受清华同方和北控集团的入股,而这两家企业入股的条件,就是哈尔滨年内要上调水价。正是在这样的“动力”下,才有了这样一场处处生疑的听证会。
哈尔滨水价听证会,是一只五脏俱全的“听涨会”的“麻雀”,诸多问题都暴露无遗。召集听证会的物价局或发改委都是政府机构,与供水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兄弟关系,因此,供水部门一哭穷,就要想办法促使水价上涨。但水价与民生息息相关,依法规要召开听证会,为了使这个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必须从源头上保证会议代表的“质量”。一番弄虚作假后,听证会成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操纵价格、压制民众利益诉求的工具,政府职能被严重虚置。
但凡要涨价,相关部门必然会抬出成本增加的大旗。但现在我们知道了,涨价很多时候都是被人为抬高的,而不是成本增加非涨不可。要不,齐齐哈尔市怎么可能将水价由每吨4.2元降到每吨3元?现成的榜样摆在那里,哈尔滨为什么不去学学同省兄弟是怎样对待民生问题的呢? ■张东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