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有人这样预测2050年的世界:
A国当年温室气体排放严重超标,联合国“碳安全理事会”投票谴责,提出限制出口等经济制裁措施。
B国当年碳排放预算出现严重赤字,“国际碳基金组织”闻风而动,提供碳排放紧急援助同时,附加苛刻条件,要求B国调整经济结构,平衡碳排放预算。
C公司曝出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造假丑闻,一夜之间,行业领先的这家跨国公司宣布破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碳排放配额的权重首次超过美元。
每一笔国际贸易和跨境金融活动,均需支付特别碳关税,用于救助气候难民和遭淹岛国的全球气候基金。
全球游资爆炒碳排放权期货,导致石油危机、金融危机以来又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
……
是的,对于2009年的世界,2050年“这些事”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不过,随着气候变化话题愈发深入,在盛产童话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些幻想的现实味道开始浓烈。
有人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要的国际会议”。话虽夸张,从对世界格局的潜在影响看,有一定预见性。
二战后,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可简单归纳为“冷战”、联合国宪章下的“集体安全机制”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体系掩护下的“美元霸权”。如今,“冷战”几成历史名词,“美元霸权”摇摇欲坠。以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触发点,世界加速寻找新秩序的方向。
气候变化问题适时而现。它的内涵和外延遍及粮食、能源、环保、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最有可能成为搭建世界新秩序的舞台。随着全球变暖和减排深入人心,“气候主权”、碳排放权,某一天或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人权并列,成为一国重要属性。
由此,围绕碳排放权和“气候主权”,建立起新的“集体安全机制”、新的全球贸易规则、新的能源产销格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切皆有可能。
正是这种可能远景的压力和动力下,190多个国家不分大小,无论穷富,在哥本哈根的台前幕后展开激烈博弈。这是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博弈。
2050年并不遥远,哥本哈根没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