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一周年我们看到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9日 17:34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 车 耳

  A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在2009年进入尾声时我们看到一组意义重大的美国经济数字,而它们都和10有关。除了美国居民储蓄率达到10%这一点具有正面意义之外,其他全是坏消息:信用卡违约率达到10%、失业率达到10%、财政赤字大幅超过10%。而在金融危机前,这些我们经常关注的数字都只有5%左右,连目前的一半都不到。也就是说,现在的问题比危机爆发时严重了一倍,许多州入不敷出,甚至陷入破产窘境,美国官方却公开声称经济已经从底部开始走出!

  关注信用卡违约率是因为这几乎是美国人唯一的消费手段,你很难想象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美国没有信用卡将是一种什么局面;关注失业率是因为美国是以消费带动增长的典型社会,失业人口的急剧增长将使这个市场顿失底气;关注财政赤字是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人债务增量与中国人息息相关,假如将全球贸易用一个大的资产负债表解释的话,他们债务的一部分体现的其实是我们的资产,而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债权人都不会坐视自己资产的大幅度缩水!

  信用卡违约的结局就是发卡行信用额度的收紧甚至中止,人们没法花钱了;失去工作的结局是家庭收支现金流的中断,人们没钱可花了;财政赤字无度的结局对一般国家说来只有两个:拒付或者再度借款——条件是别人还愿意借钱!美国人如果不想拒付的话,就只能再度借钱花了。

  曾经财大气粗现在债务累累的美国政府比一般国家还要多一个选择,就是印制钞票,毕竟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它于是就有了拒付、再度借款、印制钞票这三个选项。由于第一个选项风险最大,美国政府拒付这个问题基本不会发生,但后两项已经发生并且还会继续、甚至大量发生,直接危及国人辛辛苦苦积攒下的两万多亿美元外储。

  储蓄增长的正反面意义

  在这些数据中唯一有正面意义的是储蓄率。6月份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中显示居民储蓄率达到6.9%,这是自1993年来的15年新高,2009年底会到10%,到了2010年预计还会升至11%。

  储蓄率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根除美国负债式消费的祸根,可惜的是短期内其作用却是相反的:它将扼杀经济复苏的萌芽。人们知道美国政府花了上万亿的美元救经济,目的是增加流动性,让市场重新活络起来,让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让消费者敢于消费。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美国人对未来不看好,开始存钱,不像以前那样乱花了,这使得以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上有政策,下却没有跟进的动力。

  信用卡违约率激增

  人们知道美国是个人信用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这句话有两重意思:其一指美国拥有先进而普及的信用立法、征信制度和信贷体系,其二指美国消费者长期形成不愿储蓄、不愿提现金和使用现金,习惯于先消费后还款的生活方式。

  美国是一个即使在世界末日也肯狂欢的国家,危机之中他们依然敢于消费。我清楚得记得在2001年“9.11”纽约世贸大楼被炸毁后的几天,当世贸大厦废墟浓烟还没有消散时,位于几十米旁的高档品折扣店就已经人满为患。美国人不是在购买应急品,他们真的是在消费!关键的是美国社会还鼓励这种现象,那些救援机构对这些买衣物的美国灾民给予报销,只要提供购物收据。没有购物的灾民因为没有收据,也就不能报销!

  这一切基于信用卡的普及。而信用卡是建立在个人信用基础上的,如果想继续以往的消费,美国人必须偿还信用卡的债务,而不是违约。摩根大通公布的信用卡业务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坏账率第三季度达到9.4%,今年信用卡违约率平均超过10%已成共识。

  信用卡违约率达到10%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欠债不还,在一个富裕的国家这是一个高的不正常的违约水平。发卡行势必逼债、进而甚至取消持卡人的信用卡,于是会催生更多的问题。许多人为此将失去一个重要、甚至唯一的消费手段,无法购置家庭用品。而信用修复,持卡人重新获得信用卡从而再度消费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失业率将居高不下

  伴随着消费者信用恶化的,是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失业率。2009年下半年美国失业率达到10%,2010年将达到11%,26年来的最高水平,甚至高过1987年的危机,而且高失业率会维持几年时间直到2013年,就业人口将有1500万人失去工作。

  失业的阴影将笼罩在各个行业,从汽车到房地产,和受灾严重的金融业,而这些都是美国曾经引以自豪领域。

  从汽车工业看,在政府直接主导的救援计划下,经过60天的破产重组,克莱斯勒和通用在联邦破产法律保护下赖掉大量债务后,似乎已经重获增长动力。但是在克莱斯勒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其所在的部门已经被裁掉,许多美国同事都相继被革职,她自己对未来也基本上看不到前景,向我直言:在接受了那么多政府救助之后,未来十年之内美国自己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还是会完全消亡,成为外国车厂的天下!

  至于金融业,我只想举例说明。我认识美国商校大学生在2009年夏天纷纷来到中国实习打工,一个密西根大学生告诉我他们班级来华实习的男生竟然占了半数,因为华尔街和其他金融机构已经无力提供足够短期工作的位置了。这些本来应该在当地实习的孩子于是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财政大面积赤字的后果

  被人们认为具有无限征税能力美国政府,其税收因为失业升高和企业盈利下降而大幅减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债务国的财政赤字年内突破两位数,达到10%已成定局,预计在2009年底达到1万多亿的历史高度之后,2010年还会维持在1万亿以上,之后10年中都回落不下5000亿的水平。

  我们记得,欧盟成立当年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3%,这几乎是发达国家的最高上限。而我行我素的美国政府在危机爆发前常年以4%的财政赤字维持运转,加上美国消费者以近乎0的储蓄率无节制地消费、多年来积压成灾造成当今的局面。现在到了10%以上,他们还要扩大这个赤字水平扭转局势,并让人们相信投资美国是安全的。换句话说,美国人就是因为钱花的太多了才出现问题的,现在却要花更多的钱来解决。

  这就像面对一个常年躺在医院不能动弹、病入膏肓、多年靠外部的营养液维持生命的病人,现在医生却突然说用同样营养液、只要加大剂量就能够让他重新迅速站立起来一样!那不是奇迹就是骗局?

  美国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7月下旬声称美国经济已经走出深渊,经济刺激计划作用将在2010年显现。事实上2010年不容乐观,因为这几个超过10%的关键指标都意味着危机远没有结束。

  我们知道财富来自几方面的保障:工资、资产和退休金。美国人在这几个方面都面临危机:工资缩水甚至消失,本来洪水般滚滚而来的月收入现金流成为涓涓细流,已经形成的资产大部分又被配置在房产和股票上。当房市和股市双重下跌时,当花旗银行股票从80多美元跌至几个美元甚至只有一美元时,美国人曾经庞大的资产顿时变小,再加上退休金被砸在股市⋯⋯

  陷入困境的富裕大州

  既有硅谷又有好莱坞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的西海岸,是世界上第十四大经济体,美国最大的州之一,是四年一度残酷的总统大选中兵家必争之地。加州富可敌国,那里曾经有世界上最贵的房产和收入最高的人群。可是次级贷导致的金融危机却使那里的居民收入锐减,进而减少了交税的金额,进而影响到了当地政府的税收,在2009年中期竟然将这个著名的大州拖入破产的境地。

  按照州长施瓦辛格的说法,在加州是1%的富人贡献了50%的税收,而这些富人的财富与华尔街的关系,要比与加州地方经济的联系要紧密得多。所以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加州税收遭到了很大影响。这是导致加州濒临破产的原因之一。

  加州人对政府破产早有经验。多年前其境内的橙县、洛杉矶的主要组成部分就经历过这个局面。1994年10月,这个美国最大个人征信公司益百利所在地橙县的财富一夜之间顿失,因为其财政局的基金管理者罗伯特·塞琼将所辖政府资金投资到股票和衍生工具中,开始运气不错获得了巨额利润,后来所有投资损失殆尽,美国最富有的县城之一橙县因此无法支付到期债务而宣告破产,并以此扬名世界。

  如果说橙县例子是个人偶然事件,那么加州2009年的局面则完全是集体冒进、不知平衡收支的结果,地方政府以为美国人缴纳的税收会像激流一般源源不断,没想到金融危机后它成了涓涓细流,使政府一度连雇员的工资都无力支付。现金一旦用尽,就不得不拖延支付,然后是政府机构关门,直到通过一个平衡的财政预算,以便行政机构可以重新运作下去。

  而最近美国一家叫皮尤的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美国除加州外,还有9个州正在滑向财政危机。这10个州分别占了美国人口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各州议员正在紧急行动避免陷入破产。

  那么,为什么州政府不向联邦政府求援呢?原来,不仅债券市场不肯为加州财政赤字融资,连奥巴马政府也拒绝为加州的55亿美元政府债融资提供担保。因为一旦这样做,就会引起效仿,意味着联邦政府也需要救助其他不善理财的各州政府。  

  美国州长联合会的报告显示,新财年各州个人所得税将同比缩水6.6%,销售税缩水3.2%,企业所得税更是下滑15.2%。至于危机导火线的楼价,跌幅连续创下纪录,现房及新屋销售均现大跌,显示美国楼市继续沉底。

  面对进一步减少的财政收入,在新财政年度中美国各州总共将面临上千亿财政赤字,同比增长20%。预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会有更多的州政府步加州后尘,面临支付问题,也就是面临破产危机。而他们的处理办法也都是关门大吉,就跟现在流行的强制性无薪休假差不多。

  破产成为流行词

  几年前,田纳西州议会未能通过提出的一项巨额赤字问题的平衡预算提案,时任州长宣布关闭政府办事机构,因为“州财政面临破产”,使当时2万多名政府工作人员处于半失业状态。

  而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拥有华尔街和丰厚金融机构巨额税收的纽约市政府也曾经差点破产,当时的纽约州长不得不亲自致电当时在企业并购方面名声显赫的拉扎银行,由其安排贷款担保,才勉强渡过难关。

  不仅州政府,就是美国联邦政府也曾有过停业的纪录。九十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时代,由于美国国会与政府在平衡预算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国会迟迟不批准政府预算,致使美国联邦政府的部分机构两度关门,大批雇员薪酬一时无着落,只能回家待业。当时联邦政府机构处于半瘫痪状态,华盛顿几乎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都关门谢客。

  在现代经济史上,美国州政府濒临破产的例子很多。区别在于:以前是局部事件,一个濒临破产的州会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而现在这种事件大面积出现,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十几个州的税收在大幅下降陆续出现财政危机,将会有类似的结局,问题更严峻,却没有社会上太大的反响,因为破产在美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词汇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美国地方政府破产,只是作为经营部分的政府破产,而不是作为行政机器的部分破产。换句话说,破产的地方政府并不会为此消失,其经营职能也会重新运作。

  毕竟,政府的运行其实和家庭一样,量入为出是最基本的道理。家庭入不敷出时只能靠借贷,政府则是发行债券向社会和未来借钱。如果借完了钱还不够还贷,就叫资不抵债。在美国,发生这种情况时,政府也可以像家庭一样申请破产重组保护程序,以便合法地延期偿债,甚至拒付和减免债务。在债务重组后,财政预算达到一个低一点、但是新的平衡,政府职能部门就可以重新运营了。减债重组中受巨大损失的当然还是债权人。

  据说自1937年联邦破产法的政府重组破产保护程序实施以来,美国先后有600个地区政府使用过这个程序。和美国家庭、企业一样,地方政府也一直在破产,包括一些名声显赫的州县。对于家庭来说这成为一种生活形态,对企业和政府来说这成为一种经营策略。

  传统上,美国的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州宪法一般规定州政府必须要保持自己财政上的平衡,出现赤字的话,就只能削减行政开支或者增加税收以便重新达到预算平衡。当然,州政府也可以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从社会上募集资金,就跟联邦政府发债一样。但是这种方式募集来的资金不能拿来做运营,只能投入在有收入担保的基础建设上,如机场、高速公路和其他能产生现金流的项目。

  相比之下,美国联邦政府就没有这个限制,不仅无需平衡预算,又可以任何时候用任何条件发行债券,还无需担保。更为关键的是,它手中还掌握铸币权利,直接控制着货币的流量。由于美元还是国际通用货币,所以美国联邦政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还控制着国际贸易量。这样,美国人就不仅用商业手段,还用金融手段让我们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债权国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美国式金字塔

  美国国债至今为止没有出现过支付问题。因此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在目前美元存款利息率接近0的时候,国债收益率就显得高的像庞氏骗局一样很有吸引力。麦道夫事件出现后,“庞式骗局”(Ponzi scheme)这种古老的集资方式重新被人提及。简单的讲,这是用后来者的钱支付先来者高额利息的一种行为,投资者获得的回报来自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这是骗局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常常被人引以为戒之处。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政府有无限的征税能力,也就是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就不会有破产之虞,不会像麦道夫那样顷刻之间垮掉,尽管发新债补旧债的美国政府看上去和庞氏骗局做法有类似之处。

  现在我们看到了美国州政府一个个濒临破产危机,因为它们无法减少财政赤字、无法平衡预算。它们本来和联邦政府一样具有无限的征税能力的,现在却因为纳税人变穷、税收减少而亏空,甚至连地方政府雇员的工资都无法支付。根据一项新的统计,美国的百万富翁的人数由于这次危机从2007的300万人减至2008年底的250万人,减少了50万。此外,迄今已经有120家美国银行破产,美国一家独立研究机构估计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到2011年将有1100家、超过13%的美国银行破产。

  我们还看到,一方面美国人的资产大幅缩水,连资产组合最为保守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资产都缩水近三成;另一方面美国政府的赤字大幅上涨。这一反一正的差距使得美国政府在2009年7月时联邦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历史上新的高度突破1万亿美元,有人甚至预计2009年底将会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接近2万亿美元,引发美元大跌的国际忧虑。

  美国债务已经超过11万亿,每年光支付利息就要4500多亿。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13万亿中间,债务就占了80%。这么高的资产负债比率只有二战时才有,那时曾经到过120%。在和平年代,这是创纪录的数字,至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是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对其政府以后补前的敛财方式和其居民极端消费习惯的一种清算。

  和冰岛不同的是,美国人并没有通过其银行、而是直接以联邦政府的名义向全世界销售国债,搭建美国式的投资和消费金字塔。和冰岛相同的是,这些国债并没有特定的用途,只是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而已,比如说打阿富汗战争或是救援三大汽车公司。

  如果21亿美元能救冰岛这样西方富裕小国的话,多少钱才能救美国呢?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是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庞大、投资最激进、也是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所以最大的庞氏骗局出现在美国是不足为奇的,最大的“准庞氏骗局”也出现在美国同样是不足为奇的。

  美国政府就像一个巨大的麦道夫,以自己的信誉蒙瞒天下,让上钩者自己走入陷阱,然后公开说没人强迫他们这样做,外储大国买入巨额美国国债是自愿的决定,就像那些把钱给麦道夫管理并以此为荣的投资人一样。同时美国人用低廉的价格消费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实实在的产品,以自己印的虚虚幻幻钞票支付。

  美国人用“准庞氏骗局”的方式搭建了现在套住我们的金字塔,而这个金字塔的资金是由全世界的劳动尤其是中国人的劳动所支撑起来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金字塔会倒塌么?

  美国政府的征税能力其实是有限的,美国人曾经显示巨大的财富其实只是一种错觉。次级贷危机从房地产业蔓延到金融,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家庭消费蔓延到地方政府支出,它的演变显示美国并没有走出困境。

  在前一段中美高峰经济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等高层人士再次表示投资美国是安全的。这样的话对于已经陷入外储囚徒困境中国人说来只是一种官事安慰语而已。我们无法要求他们保证我们的资金安全,因为这些一到关键时刻就变成民族主义者的政客连自己人的财产安全都不能保证,还能指望他们保证外国人的资金安全吗?  

  总结文章开头所说的在拒付、再度借款、印制钞票这三个选项中,如果说美国人拥有哪些无限能力的话,那就是印钞能力,他们可以不顾别国反对将美元一直印下去!如果不是世界铸币工厂,这个吞噬全球最多产品的消费国应该像冰岛一样,早就濒临国家破产了吧?

  对中国的警示

  从我们这个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的角度,应该暗自庆幸。因为假如美国各州真的可以像联邦政府那样无节制扩大地方赤字的话,我们手中的美元将价值几何?

  加州的例子告诉人们,美国这个消费机器真的是不灵了,因为它每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指望它像过去一样重新运转,带动美国家庭消费、带动中国的出口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的繁荣至少在短期内只是个梦想。安全处理掉我们陷入困境的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至关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

  加州例子还告诉人们,地方政府平衡预算这件事有多重要。比较之下,我国地方政府的经营部分和行政部分是合二为一的。中国没有政府经营部分破产保护的程序,而且地方政府一直受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和美国的财政制度有根本的不同。但目前,我们地方债数量也逐步加大,既没有社会信用评级,又没有反对派的约束,隐患巨大。

  举一个例子,在过去许多地方工业项目开发时是由地方政府担保的,但是项目失败后地方政府却不承担最后承兑人的责任,最后就不了了之。

  即便是一些预算内基建项目,有不少地方政府往往不按时付工程款,不付尾款,甚至长期拖欠应付款,成为社会上欠款链条的始作俑者。事实上我们这个时代,地方政府的收入太多了,关于政府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们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数据,已经被无数人反复提起。尽管根本无需欠款,但是地方政府这种习惯依然长期存在,造成社会信用风气败坏。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地方政府也会因为长期欠款资不抵债,像美国人一样被迫关门重组,那我们国家从上到下的信用制度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宏观环境一下变得黯淡的时候,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呢?就我看来,我们的经济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不如西欧,从人员技术水平来说不及日本,而我们的创新机制、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又不如美国。连这三个世界最强有力的经济体都相继要进入衰退,何况一个各方面都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呢?

  即使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一心向往财富的消费群体和热衷于拉动经济增长的地方政府,但是不要忘了我们60%的对GDP的贡献是来自于出口,剩余的大部分又来自于投资需求的拉动,让老百姓在一夜之间消除后顾之忧改变消费习惯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即便四万亿的政府投资如期到位,对拉动内需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如同美国人把刺激消费的手段用过头一样,中国要防止将刺激投资的政策用过头。因为过犹不及,即使最有效的政策都不能过度运用,甚至不能持续使用。如同人体对抗生素的反应一般,刚开始还是有效果的,但是连续服用就会产生抗体,药效就会减弱,甚至会引发其他的疾病。我们现在看到美国人以罕见的、近乎于零的低利率促使银行贷款,但是美国企业还是因为得不到注资而一个个倒闭。

  在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熄火时,中国被看成拉动国际贸易的替代引擎,被寄以厚望,但是我们难当重任。尽管我们没有美国式的赤字财政、贸易逆差和居民0储蓄率,但是次级贷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实际上,在以投资而不是实际居住需求为取向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相当大了。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过美国和法国,前一段法国人向我们公司推荐的巴黎办公室房产与凯旋门毗邻,每平米价格不到1.5万人民币,包括地下室,还是永久性产权。这个价格如果放在北京,得被人抢疯了吧?  

  中国的房地产业近年来出现“倒贷”一词,意指已经质押的地产由于升值,将升值部分再次质押,和美国危机前再次抵押贷款同出一辙。如果中国房地产行情逆转,掉头向下的话,银行将面临大批无力还款的借贷者,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变成房地产中介,以便处理越来越多的住房抵押坏账,就像现在的美国一些地方银行一样。

  类似的例子在日本就可以找到。经过三十年高速增长,和随之十几年经济萧条的日本,现在雪上加霜的问题是房贷市场濒临崩溃。这首先源自于在房产价格上扬的预期下,日本放贷机构像美国人一样对无力还款家庭不负责任的贷款,其次源自于多年前日本政府将国家放贷机构批出的房屋贷款展期,80%的抵押贷款助长了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贷款者。积累多年后,大限将至,信用制度一向良好的日本将出现延期还款、进而违约、最后房屋被收回的大批供房难民。

  中国的问题和日本很像,也是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到了极限,如果不是银行对房地产商无法偿还的贷款全面展期的话,2008年本来会出现大批的破产,现在这个问题只不过是缓期执行而已。中国人向来习惯报喜不报忧,乐观派的观点容易被接纳和引用,悲观派的观点往往遭到冷落。但是美国就是忽视了悲观派的观点,积债成灾,才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

  所以必须要认识到世界经济增长的前车之鉴,不能指望可以永久地硬性地拉动经济,经济危机可能被熨平但不会消失。与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般地实施救助,不如让该倒闭的倒闭,该破产的破产,长痛不如短痛。日本人长期增长转成长期衰退的例子就在我们眼前。危机并不完全是坏事,它通过企业倒闭员工失业使产业结构、市场价格和劳资关系重新恢复到一个合理水平,从而使经济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再度起步,以寻求新一轮的增长。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国际业务总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