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鹏
在中国宣布2020年的碳排放减少目标后两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多次提到“低碳、新能源、新兴产业”等字眼。这不得不让人们揣测,中国经济将在明年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然而,对于转型的成本,各方是否准备好了?
明年经济调结构最关键
11月25日,美国白宫宣布,奥巴马(BarackObama)将带着美国削减17%排放量的承诺,参加哥本哈根峰会。相隔24个小时,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在包括印尼、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公布了具体的资源减排承诺目标之后,美国和中国两个碳排放大国首次亮出自己的“底牌”。距哥本哈根峰会开幕仅剩一周,全世界都在为“低碳”而兴奋。
而于上周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除了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之外,还多次提到“低碳、新能源、新兴产业”等字眼。
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碳”成本考验中国经济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看来,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把重点放在“调结构”上。他预计,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服务业、新科技产业(如物联网、航空航天领域)、新能源(如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清洁煤及核能)等值得关注。而这些行业在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均有提及。
广发证券分析师姜认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定调明年经济发展的几大方针,其中对行业的支持将转向为消费以及新兴低碳经济,这意味着明年将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最关键的一年。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中国“低碳之路”并非平坦。这是因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比如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在农村的普及,消费排放必然会不断增长。
因此,绝大部分的减排任务,将要落在产业上。大部分的传统产业,尤其是钢铁、水泥等高能耗产业,必须在未来10年内,实现超过40%~45%的减排目标,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绝大多数高能耗产业而言,没有一个技术和设备的彻底更新,是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
低碳转型能否“软着陆”
财经评论员鲁宁认为,老实说,中国背水一战打“碳牌”,根本目的不是对“外”而是对“内”。就是加速淘汰国内低技术能级、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的低端制造产能。加快中低端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优先发展与当代绿色革命相吻合的新兴产业。
他还指出,通过“关停并转”削减碳排放的“硬着陆”相对还容易,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软着陆”却很不容易。然而后者才是改变中国经济由 “粗放”到 “精细”,由“高耗低效”到“低耗高效”的关键着力点。因此,中国对内背水一战打“碳牌”的真正看点正聚焦于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