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品油出口价多少 请中石化拿数据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30日 10:33  新华网

  在公众看来,中石化是不是“海外贱卖”成品油很好证明,只要拿出具体的数据就行,比如汽油的出口价是多少、柴油的出口价是多少等——

  成品油出口价多少,请中石化拿数据说话

  针对媒体关于“今年1-8月份国内成品油平均出口价为2.4元/升”的报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周若洪、新财富首席分析师殷效东表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不客观的,严重误导了舆论和消费者。周若洪、殷效东认为,按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价格为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应该说,某独立媒体评论人计算的“今年1-8月份国内成品油平均出口价为2.4元/升”,确实存在问题,理由有二:一是海关统计的出口油不仅包含汽油、柴油还包括航空煤油和价格比较低的石脑油、燃料油,不能简单地相加平均;二是海关统计的出口金额为不含税价,与国内的含税油价是不同的。但是,两位分析师的回应不仅没有消除公众的质疑,相反引发更多的质疑,因为中石化没有堂堂正正地拿出具体数据。

  在公众看来,中石化是不是“海外贱卖”成品油很好证明,只要拿出具体的数据就行,比如汽油的出口价是多少、柴油的出口价是多少等。是不是含税价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出口油也是纳税的,完全可以计算出含税价。那为什么中石化不愿说出出口油价呢?是计算不出来,还是不愿说出来呢?个中原因不言而喻——“海外贱卖”或许根本就是事实。

  尽管目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同样低于出厂价,尽管国内的成品油销售不旺需要出口,但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加上国内自采油成本不高,低价出口仍能赚取高利润。国内油企宁肯低价出口也不愿降低国内油价,这恐怕才是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此事的真正原因吧。(今日早报 张魁兴)

  出口油价“一般人不告诉他”?

  针对媒体关于“今年1~8月国内成品油平均出口价为2.4元/升”的报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周若洪、新财富首席分析师殷效东表示,这种话严重误导了舆论和消费者。

  有一事不明:中石化的专家为什么在解释内情的同时,不撇除那些加工油、低价油因素,算上国内税费等问题,直接向舆论讲清楚出口成品油的价格?考虑到不同时间和税率问题,分几个时段公布一二,给“被点燃”的舆论怒火来个扬汤止沸也好呀。要知道,解释、驳斥一万句,抵不上直接报告一个时段的出口油价啊!

  更具戏剧性的是,揭批“贱卖论”的专家,或说“对海关数据进行合理分类统计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或说“(国内外油价)两者不具可比性”,就是不肯吐露出口油价的具体情况,更是将舆论引进了“迷魂阵”——那些内部掌握的数据,谁能全部拿到并计算?这些“专家”自己是业内人士却不做此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证明了一些公众的猜测。

  舆论与中石化专家对阵的“口水”喷得不比油少,但就是整不出个出口油的价格来。既然出口油价“一般人不告诉他”,国资委、发改委、国务院这些“不一般人”能否出面调查,将事件的真相弄出来,给全国人民一个交待?请告诉我们出口油价到底是多少,这个要求不过分吧?难道是怕暴露在国内市场上的暴利吗? (现代快报 成彪)

  成品油没定价话语权,只剩“贱卖”?

  近日有媒体根据海关总署的出口统计数字计算,今年1至8月我国成品油平均出口价为每升2.4元,仅为国内的36%。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研究机构专家和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27日作出回应称,成品油平均出口价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不具有可比性。

  近日有媒体根据海关总署的出口统计数字计算,今年1至8月我国成品油平均出口价为每升2.4元,仅为国内的36%。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研究机构专家和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27日作出回应称,成品油平均出口价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不具有可比性。(11月28日《京华时报》)

  出口油价与国内价不具可比性,此话有理。按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价格为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所以说,两者不具有可比性。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比性”元素。国内的成品油价不是“裸油价”,而是含税费的。如果把所有的不可比性元素统统“加上”,将如何?按照平均出口价的每升2.4元,加上相关税费,应该就等于国内的油价。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有细心而又内行的网友给我们计算了一下――增值税是17%;消费税汽油:无铅汽油每升税额0.2元,含铅汽油每升0.28元;消费税柴油:每升税额0.1元;城建按消费税税金的7%计算;教育按消费税税金的3%计算。以无铅汽油为例,增值税:2.4X17%=0.408,消费税无铅0.2,城建税0.2X7%=0.014,教育附加0.2X3%=0.006,地方教育附加0.2X1%=0.002,价税费油价合计2.4+0.408+0.2+0.014+0.006+0.002=3.03(元)。而目前的国内油价远高于3.03元,甚至是两倍以上。不愁销的成品油为何“贱卖”国际市场呢?是否有十分可观的出口退税呢?

  如果放置于国际大市场的话,中石化确实不存在“高额垄断利润”,相反还可能充当着“平抑国际油价”的“老好人”角色。这种国际性社会责任令人佩服不已。在今年7月发布的《财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中石化位居第9位。或为了争一个“出口大户”的好名声,扬名海外,体现全球最大公司排名靠前者的“责任心”;抑或,为了出口退税,赚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甚至不排除出口多了,国内供应就少了,国内一旦“油荒”,他们一方面可以逼宫提价,另一方面做姿态地进口,为每年从国家获取巨额补贴和“政策红包”奠定基础。“一箭双雕”?一举多得?

  无论你在国际市场上如何“贱卖”,也没有人为你唱赞歌。在国际油价上,中国的话语权微乎其微,更不用谈“定价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曾说:“国际油价剧变和高位运行的时代,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成为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铁矿石,中国在争取话语权与定价权,虽然很艰难,但已经通过谈判等途径进行博弈与抗争,而中石化、中石油等却只会坐享对国内的“高额垄断利润”。在国际油价话语权缺失的背景下,只能靠“贱卖”来占领国际市场,再将“亏损”部门转嫁给国内与国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