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地入市可平抑高房价是张冠李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19:05  东地产

  by 《东地产》专栏撰稿人张宏伟

  据媒体报道,国土部近日已确定在浙江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改革试点。最快从2010年元旦起,浙江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逐步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的健康流转模式。

  咋一听,如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必将大大缓解目前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地价抬高房价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先简单地预想一下“农地入市”的后果:

  1、“农地入市”非但解决不了当下楼市供应紧张的局面,反而给开发商“囤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圈完城市圈农村,对于开发商来讲,可谓不亦乐乎。

  业内人士都知道。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段,地段不好谈什么都没有用,农地的地段决定了难以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农地按照市场标准应该属于价格较为低廉的土地,价格低廉反而给开发商囤地有机可乘,低价切入,待升值后高价卖出。

  2、“农地入市”解决高房价是“张冠李戴”。“农地入市”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将来自宅基地置换后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原有农村土流转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

  这也就是说,“农地入市”的核心是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而非住宅用地。其实现在急需解决的是住宅的房价过高的问题,而非商业和工业地产市场房价过高问题。在住宅用地持续紧缺的情况下,这将进一步激化住宅市场土地市场供应紧缺的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推高房价。这种做法说是可以平抑住宅市场高房价,简直是“张冠李戴”。

  3、“农地入市”是欺负老百姓,又是官商勾结的新伎俩。农地入市后,将使低迷期的工业和商业地产市场更加泛滥,有可能造成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工厂倒闭,给当地带来一片烂尾楼的后果。这当中老百姓也不免会受到噪音、水、空气等污染的影响。此外,开发商与政府勾结,极其可能通过“公关”改变用地性质,进行囤地改建住宅等其他操作。这当中受益的理所当然是政府和开发商,受损的是普通老百姓。

  既然“农地入市”不可能平抑高房价,2009年高房价的根源到底在哪?简单的说,就是政策宽松驱动和流动性过剩投资泛滥。

  2009年中国的房价太高,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供应行政制度、垄断性的卖地体制、对开发商囤地涨价谋利行为打击不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靠土地收入。开发商大量囤地、延工、捂盘,造就土地再升值,升值后的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再投入到市场流通领域,由此二次垄断土地市场获得暴利,同时也推高房价。

  在房地产市场领域,一套房子进入市场要经过诸多环节,如开发商的销控,投资需求的介入,二手房市场的流通,最终一套房子真正被买下居住才是消费品。中间这个过程,一旦一套房子进入投资过程中的流通领域进行市场流通,此套房产的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已经不是原来的价值,客观上已经增加了流通成本、银行利息、流通过程中的增值价值,交易税费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最终一套房子进入市场的价格。这种结果就是,购房者在购房的时候,他除了要支付正常的购房款,还需承担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费用。实际上这个流通过程就是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因此,要想平抑高房价,就要严格执行各项土地监管政策,而不是怂恿开发商囤地捂盘。政府对待囤地和捂盘,该打击的要打击,该收回的收回,时刻敦促开发商手中的土地尽快开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时改善紧张的楼市供求关系,同时,通过税费政策调节过剩的投资需求,不是让房子总在流通领域,而是尽快让房子回归至终端消费领域,这样,可以让紧张的楼市歇歇脚。

  如此看来,说用“农地入市”平抑房价确实是对当下楼市高房价下错了药,说“张冠李戴”一点儿也不为过。

  (注:本文若无特别说明,楼市、房价均指住宅市场相关信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