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 16:08  《首席财务官》

  随着国际压力的加大,中国面临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两难选择。或许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时日本和西德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中,可以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文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丁一凡

  随着今年3月份以来美元汇率的下跌,督促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又起。人民币再度面临升值压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口行业遭受较大冲击,人民币升值进程暂停。2008年9月份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6.82~6.83的水平上,市场波幅也大大下降,人民币似乎又重新盯住了美元。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有变动的。危机爆发,中国为了避免使亚洲陷入轮番贬值的恶性循环,采取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做法。中国的决定为稳定亚洲地区形势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同样是在危机时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一次却受到了巨大压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上“技术泡沫”腾起,投资美国股市的美元需求上升,美元汇率也跟着上涨。而且当时中国周边的国家货币纷纷大幅贬值,中国的出口受到升值的压力应该比今年大得多。今年,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持续走低,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呈疲软之势。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故意操纵人民币的汇率去寻求出口的好处,而是美元的大幅贬值造成了人民币的汇率下滑。

  在全球经济衰退而未见好转,而中国经济却显示出强劲复苏之时,有些国家不免产生醋意,希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在半年一次的《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中没有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但却在报告中表示,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低估。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不变长达一年之多,其目的是为了扶持出口,中国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恢复世界平衡。欧盟希望特里谢在年底前访问中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西方学术界也跟着施压。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声称,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仍坚持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固定不变,“最大的受害者可能就是其他国家的工人。”

  随着国际压力的加大,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两难选择。如果人民币升值太快,中国的出口继续下降,中国经济的复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失业会加剧。如果想让人民币不升值,随着升值预期的加强,中国干预市场的力度必须加强,势必要引起外国资本与中国货币当局的一场博弈。而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国内流动性大幅增加,泡沫腾起,政府处理泡沫经济的后果可能更加麻烦。

  日本经济学家在总结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时认为,正是由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不断干预市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防止日元继续升值,结果释放出太多的日元流动性。西德马克在广场协议后也大幅升值,笔者在拜访前西德总理施密特时,问他当时是如何处理马克汇率的。施密特说,西德从未大幅干预市场,防止马克升值。二战结束后,西德的出口一直很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里,西德马克就曾经升值。1971年美元危机后,西德马克受到升值的压力加大。广场协议后,西德马克也大幅升值,但西德政府不愿大幅干预马克的汇率,因为一是它认为干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二是马克升值可以相对减少进口企业的成本,西德进口许多能源及原材料,马克升值对于遏制国内通货膨胀相对有利;三是马克升值逼迫西德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对西德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有利。日德两国处理本国货币升值的态度不同,后来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我们从中应该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近些年来,出口的迅猛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外部市场的萎缩似乎不会很快结束。在这一背景下,即使人民币贬值,可能对促进出口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大幅干预市场防止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对中国经济来说可能弊大于利。况且,美国新的债务不断增加,而政府赤字又不见好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求助于美元贬值以减轻债务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要干预市场无非是买入更多的美元债券,那岂不是给我们风险已经很大的外汇储备又增加了一定负担吗?市场已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流入中国的“热钱”似乎有增无减。在与外来资本博弈的过程中,若想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稳定,必须加强对资本的管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