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击囤地将房价:农地入市绕不开两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 10:18  汉网-长江日报

  11月16日,国土资源部在正式对商品住宅用地进行面积设限后,正在形成2010年新的土地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将包括出台相关囤地处罚的措施、酝酿增加土地增值税等。据了解,之前试点的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也将继续推广。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将来自宅基地置换后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原有农村土地流转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经营效益。(11月22日《济南日报》)

  对于国土资源部正在成形的政策,记者的分析是:这种模式在理论上能够大大增加土地的供应量,从而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打破因刚性需求造成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在“农地入市”的模式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面对的,若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社会对它的期待就可能会打折扣。

  首先,农地的土地经营权归属于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一直有待厘清,如果没有清晰界定,就可能出现这样的尴尬:经营权名为农民所有,但因为土地属于集体,决定权也在集体,农民在具体决策中还是会“无法表达”,只能靠边站。于是,就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各级政府以公共需要为理由,名正言顺地用低价征用农地,然后顺理成章地以高价出售。在“农地入市”的模式中应该充分赋予农民的实际土地经营权,让他们参与整个经营的过程,并且具有实际的定价和表达权利——在一些城市被拆迁和被征用者的利益都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其次,“农地入市”怎样丰富了土地供应?目前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政策和开发商拿地后的二次囤积和垄断。如果“农地入市”后依然被垄断性的卖地体制所收纳,依然因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二次截留”而被囤积,则“农地入市”可能起不到明显的调节房价的功能。甚至,可能出现低价的农地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再次狂欢的“盛宴”。事实上,“农地入市”调节房价功能的发挥不仅指的是土地供应量上的增多,更应该指的是土地供应方式的丰富和多样,没有区别于以前的土地供应,地价是否会降下来,还真难预测。 (乾羽江苏 高校教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