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民生大船越沉
作者:王旭东
连月来,全国多个城市酝酿上调水价引来热议,而水务企业缺陷入“水价越涨,企业越亏损”的怪圈。据悉,在水价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多强调持续亏损而对于水价构成绝口不提,政府对水价成本的监管薄弱或是水价“越改越涨”的原因之一。(10月29日《人民日报》)
“水涨”一浪高过一浪,呈汹涌之势。从今年11月起,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3元。此前,天津、上海等城市已上调水价,提价幅度大多为20%以上。进入10月份,银川、哈尔滨等城市也开始酝酿调价……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水价似乎成为必涨之势,势不可当。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也发出权威声音——水价上涨符合价格改革方向,并公开表示,当前我国城市供水价格、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等仍然存在征收标准偏低、征收范围偏窄等问题,不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
有人说:水价飙升有人“浑水摸鱼”。不透明、不准确的水价成本,听证会上“被听证”,“权威声音”的护航,清澈的自来水就会成为一池“浑水”,有关部门就很容易从中“摸鱼”,摸到大鱼之后,悄悄地放入家里的鱼缸里,再端上自家的餐桌,美餐之后,抹抹嘴,再高喊“水企亏损”,很是惬意。难怪民众对此“眼谗”,普遍认为,水价的不合理涨价,是一种以节约的名义掠夺民众利益。
水涨未必船高,相反,民生大船越沉。有人一语中的,“越改越涨”并非改革本意,却是现实。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存与生活的必需品,再高价的水都有市场,水从来不愁销路。水企业一定程度上讲是垄断性质。本来公益的面纱在驱利的支配下,必然“改头换面”。水涨,尤其是飙涨,民生成本就会抬高,给民生带来压力。民生为天。任何的价改都必须考虑“民生成本”。民生成本不仅可以服务于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更能服务于各项改革。
其实,民众在水价改革上抱以极大的热情“拍砖灌水”,既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公共利益的捍卫。民众“灌水”要成为水价的“清泉”,成为“浑水”变清的“漂白粉”。事实上,资源品价改,民意民智是“宝贵资源”。节约资源,就不能把民意民智这一“资源”白白浪费掉。水价改革,尤其需要民权的介入,公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得到有效行使,给已浑浊的水、利益污染的水彻底“漂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