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政府财政公开应成为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10:41  汉网-长江日报

  □ 本报评论员 刘敏

  近日,广州市在网上公开114个政府部门年度财政预算,公众可上网查阅。因其为全国首例,舆论关注相当热烈。

  政府信息条例明确规定,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事项。政府财政预算并非一直处于完全封闭和秘密的状态,每年人大会议上都有审议批准财政预算的法定程序,这是预算公开之一种。人大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但政府财政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与向公众公开,意义仍然迥异。

  我们注意到,广州此番公开之举,有民间志愿者团体持续要求的因素,亦有部门主政者直接批示的因素。虽则如此,政府财政预算向公众公开值得肯定,它揭示出现代政治文明的方向。从预算公布的效果来看,并没有给政府行政带来危机或不稳定因素,这从侧面证明,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财政预算并没有多少有说服力的道理。

  此次公开的预算,涉及到从广州市委办到食检所的114个部门,每个部门的预算内容包括“部门基本情况”、“预算收支基本情况”、“项目支出基本情况”、“收支预算总表”,及详细的“收入预算总表”和“支出预算总表”。不过,各部门预算仍有待进一步细化,许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某些部门的“支出预算总表”中,只是罗列了专项服务、专项业务等项目,但何谓“专项业务”、“专项服务”却缺乏概念的详细解释和说明。此外,财政预算费解、难懂的问题,这次也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公众普遍关注的“三公”消费没有列入预算支出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公开预算是公众监督的前提,而公众监督预算,根本上是监督权力的运行。人们既要知道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也要知道权力是否恪守边界,没有挥霍和浪费公孥,“三公”消费显然在公众需要知情的范围之内。

  在涉及到政府和官员信息公开方面,人们常将“公开”与“透明”连用,但公开不等于透明,公开也不必然导致透明。如果公开的财政预算没有深入到一叠纸、一张桌子的细节层面,如果公众高度关注的信息或寻租、腐败最容易滋生领域的信息仍然难以获悉,如果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预算、理解数字背后的真实意义,那么透明就很难实现,基于透明的公众监督也就容易落空。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表示,会继续在网上公开部门预算,以后只要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审批,都将在网上公开。我们愿意相信,随着预算公开的坚持与推进,真正的透明将可以期待。

  广州走出了第一步,它打破了预算不能公开的坚冰,也间接消除了公开预算曾有的顾虑,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象其他地方政府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努力,也在为财政预算公开拟定自己的时间表。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开与透明能成为各级政府的行政常态,毕竟政府财政预算在本质上并无秘密可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