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多个城市酝酿上调水价 > 正文
许斌 郭文婧
一般商品的市场价格主要决定于生产成本、供需关系,但具备基本民生性质的公共产品,其价格却不都取决于这两点。所谓公共事业,就是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其投入,以更大规模地推广普及,从而不断降低普通公众的支出负担,更好地实现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公共事业不能一概等同于做买卖,成天计较“赔了”还是“赚了”。
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环球国际(2009秋季)论坛上,部分国内专家表示,由于水资源成本上升,中国城市自来水价格面临上涨趋势。专家给出的理由是污染导致水价上涨。可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无论是调水成本,还是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主要都应该由污染者来承担,而今水价一概上调,实际上是让广大居民分担成本。
抛开水污染这个因素,水价实际上是存在下跌可能的。首先,现在全球气温变暖,一些以固体状态存在的水资源,变成了可用的水资源,《科学》杂志2007年7月一篇文章的研究结论说:“气候模型和卫星观测结果都提示地表温度每上升一个开氏温度,大气中水分含量就增加7%,全球降水量就可能增加1%~3%”。其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无论是污水处理的成本,还是海水淡化的成本,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8年12月12日《南方日报》就说“随着海水利用技术基本成熟,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而且,用水属于基本民生问题,以民生为重的财政必须加大相应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来抵消自来水涨价的冲动。因此,城市自来水整体价格下跌的趋势应该比上涨的趋势更加明显。
水价有下跌的趋势与可能,为啥现实中却没有人大声喊出来。很简单,水价下跌,得到好处的只有居民;而水价上涨,自来水公司、污染水资源的企业都可以转嫁负担,获得好处,那些所谓的专家,也大概在为那区区“代言费”而沾沾自喜吧。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30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亦接近20年了,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以后,2009年的财政收入也极可能同比增长8%以上,几乎一半左右的公共财政收入规模就远远超过日本。因此必须计算,民生投入力度,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公共财政规模的扩大保持了同步增长。
如果召开公共产品调价听证会,最重要的就是财政的民生支出比例。落实在具体民生支出项目、譬如自来水供应项目上,就是公共财政应不应该、能不能够在此方面增加投入,然后是能不能从内部挖潜,通过一定程度的市场化改革降低营运成本,最后才是涨价是否已不可避免。而脱离特定产品最基本的公共属性,将其混同于一般性商品,动辄市场成本如何如何,其就是将民生投入视为财政负担,背离了公共财政的应有要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