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 正文
我们热议的不是诺奖,而是失落
国庆期间,盛大的阅兵式带给国人的是所谓的自信,节假快结束的时候,因为诺贝尔各种奖项的陆续公布,带给国人的是一种失落。这种失落,以前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因为以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而现在中国GDP快要成为世界亚军的时候,对代表着文化、科技重要标杆的诺贝尔奖自然是分外敏感。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真正的强国是要输出价值观、输出思想、输出科技、输出和平,而不是单纯输出低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与诺贝尔奖的关联,可以说一直藕断丝连。华裔科学家获奖是很多年的历史了。这次的物理奖获得者高锟同样是华裔。这些华裔受教育和做研究基本上和中国关联不大。
在中国很多人还认为诺贝尔评奖体系有问题,更有甚者还提出,诺贝尔算不了什么东西,还不如我们的茅盾文学奖呢?不过,从每年中国媒体和民众对诺贝尔奖的热议程度来看,证明这些观点是典型的“酸葡萄”观点。
中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总走不近呢?是经济实力吗?应该不是,一个奥地利能够诞生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那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得主呢?原因最核心的是下面三点:
一,中华民族本就是个创新精神不够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更多的强调是顺从,是循规蹈矩。越多的提创新,正是在证明创新远远不够。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在很久远的时代之前,在近几百年历史中,不管我们的民族情感是否接受,中华民族基本上在创造力上就没有为人类历史做出太多的贡献了。既然民族创新精神本来就不够,那么在以创新为主的诺贝尔科技大奖中,要想得个奖,自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二,官本位思想的负作用。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配置权力,官员一直成为社会最吃香的职业,这种思维渊源流长。这种社会主流价值观,自然也将社会的各种精英吸附到官僚体系里面去了。这些精英不从事科技研发倒还是不关键,最关键的是因为官本位思维盘剥了各种非官员的科技成果。从最近的一次中国最高层次的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中,我们就看到这样的黑色幽默: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奖人中,11个获奖者,只有一位在所在单位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做科研需要全力以赴,需要一丝不苟,像这样的官本位思维导致的投机取巧,要想诞生伟大的成果,恐怕也是自欺欺人。
三,中国缺乏独立研究的氛围。前段时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来中国访问,一众中国经济学家和他过招。遗憾的是,当克鲁格曼提出中国就是在操纵汇率这个观点的时候。从学者到媒体,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反对。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的观点,难道就这样无知,充满阴谋论吗?
当诺贝尔奖又一次让我们充满失落的时候,我们多一点反思精神,肯定比跳起来去指责诺贝尔评奖的不公更会走得广远。我们多一点对民族劣根性的挖掘,肯定比陶醉在文明古国这个虚名中更会成长得健康。
(财经专栏作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