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轮胎特保案的偶然与必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18:25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张耀东 一场由汽车轮胎引发的中美贸易大战在即。很难说最终结果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牵涉其中的中美企业,日子都不会好过。

  用限制进口汽车作为反倾销的武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印象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是在2001年的6月,中国加入WTO的5个月之前。

  当时,由于日本对我国大葱等农副产品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政策,而引发我国对日本产的小汽车加征100%的特别关税。当时,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不像今天这么多样化,进口车所占比重还是比较高的,而日系车又是进口车中销量最大的。此项政策一出台,直接导致了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日本车在中国销售量近乎为零。天津保税区的仓库里堆满了日本车,无论是中国的葱农还是日本的车厂,都损失惨重。

  此后几年,尽管没再爆发大规模的汽车贸易战,但是由于汽车进口许可证的配额分配权限制(已于2005年正式取消),进口汽车产品在国际贸易、乃至国际政治中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而具体到中美两国的汽车业,总体来说,还是合作多,摩擦少。在去年6月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还宣布与美国三大车企签订了十余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此次,奥巴马政府批准对中国产轮胎加征35%的关税,让一度合作良好的中美汽车产业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预料的是,不单单是中国的轮胎企业们(也包括固特异这样的美国轮胎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工厂)受到损失,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特别是克莱斯勒和通用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国际贸易争端,在很多时候就是国际政治。而国际政治又很难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价值观去衡量对错。此次,美国政府借中国汽车轮胎发难,中国政府自然应该据理还击,这是国际惯例,没有什么可非议的。况且,在汽车整车进出口领域,美国对中国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巨额的顺差。

  和则“双赢”,分则“双败”,这是国际贸易中不成文的规则。或许,在大家都不愿看到“双败”的前提下,在奥巴马11月访华的喜庆气氛中,此次贸易争端会以种皆大欢喜的方式了结,但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乃至整车,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是大势所趋,不是一个“特保案”所能阻挡的。

  早在1995年,美日两国曾爆发了赫赫有名的一次汽车贸易战,当时美国政府的理由是日本汽车占据了美国市场的1/3。在那次贸易战中,虽然美国获胜为美国车企争取了几年的喘息时间,但是改变策略的日本车仍然在美国取得了大发展,目前日系车在美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3%。

  以此为鉴,中国的轮胎企业们在忙着游说奥巴马政府的同时,也应该想想自身的问题。是不是过于依靠低价策略,是不是真的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是不是学会了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工作”。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快速增加,但往往都是一窝蜂地涌入,急功近利,单纯依靠低价策略,把国家给的出口退税作为主要利润来源。既不做品牌、也不发展自主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任由国际“掮客”们摆布。往往是攻下一个市场,却丢了一个行业的名声。

  3年前,笔者曾赴俄罗斯采访莫斯科车展,当时参展的中国车企有两家。一天的采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是,这两家车企之间的相互攻击,根本谈不上相互合作,共同降低物流、销售成本。最终的结果是,俄罗斯在2006年还是中国汽车最大的出口国,而到2008年中国对俄的汽车销量就开始直线下滑。

  此次美国对中国轮胎加征关税,偶然中也存在着必然。站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立场上,我坚信中国汽车产业大规模出口海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但希望行业协会能够推动加强中国企业间合作,在开拓海外市场前多研究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能够多些系统性,少点随意性,不要靠政府以打贸易战的方式,去帮助行业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