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周刊:郎氏经济新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16:33  招商周刊

  本刊记者 吴 佳 

  曾因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权益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因为国内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还因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而被称之为“郎旋风”。

  郎咸平的称号不止这些,他还是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一个个光环下的郎咸平显得无所畏惧,语不惊人死不休。今年7月28日,郎咸平教授受青岛黄海制药有限公司之邀来到青岛,以“新经济、新方向、新发展”为主题,用一贯的独特视角分析解读了当前经济界的热点问题。

  狼来了!狼来了!

  2007年,“中国经济八大危机”,2009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教授的每次言论总能夺人耳目。本次讲座也不例外,“中国企业家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中国面临制造业危机”、“国际金融资本开始控制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对整个产业形成垄断”,郎教授的现场演讲使听众们个个凝神屏气,表情沉重。按照郎氏理论,中国在世界经济的环境下,好似危机四伏,风声鹤唳,愁云惨淡、凄凄惨惨戚戚。

  “敢说,而且很实在!”第一次听郎咸平演讲的听众大呼过瘾。而另一位坐在记者身边的听众小声嘀咕:“如果不是他口口声声说爱中国,我几乎认定他就是一个‘中国崩溃论’者,对中国抱有无限敌意。”

  相信他的人,大力赞扬他的反思能力与坦言,钦佩于他揭露问题的敢言和思想的前瞻性;怀疑他的人,反感他偏激的“中国唱衰论”。高频率的曝光率以及出席活动的明码标价,更有炒作之嫌。而双方达成共识的是,每次听郎咸平教授讲中国经济,就像听到了牧童对全村人喊的“狼来了”,在他的话语中,无论是中国的经济产业还是金融系统,都如同可怜兮兮的绵羊,任人宰割。

  三年五年过去了,“狼来了”的声音从未断过,难不成我们一直生长在“狼”的阴影下?富有争议的郎咸平,到底说了些什么?

  郎咸平如是说

  六大冲击恶化投资环境  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的股市、楼市便领先于世界开始回暖。与此呼应的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和奢侈品也在世界同类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戏剧性地逆势增长。中国经济此次的快速回暖增长只是回光返照,实质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恶化。因为汇率上涨、成本上涨、劳动合同法推行、宏观调控推行的误判,出口退税误判和税费增加这“六大冲击”,导致制造业企业家纷纷停止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投资,大量避险资金转向楼市、股市。抱着对家人的补偿心理,部分企业家还将资金投入了车市和奢侈品市场。

  制造业危机重重  中国地方政府大都狠抓两大政策。一个是GDP绩效,另一个就是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拉动了GDP。可过犹不及,就是在这种GDP中,用于建设钢筋水泥的比例占了57%,消费压缩到36.7%,消费水平严重不足,形成一种扭曲的GDP。将近70%的产能比例,接近30%的消费比例,几乎造成我国35%的产能过剩。泡沫消费的美国吸收了我们的过剩产能。随着金融危机到来,中国出口衰退,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投资环境恶化、产能过剩两大困境下,中国制造业,这种靠进口原材料、进口机器设备的初加工就面临很大危险。

  产业链“6+ 1”的升级  现在的国际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竞争时代。产业链竞争包含6大软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长途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还有1个硬性环节就是制造。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就处于价值最低、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环节——制造环节,而欧美国家掌握的则是整条产业链中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6大软性环节。

  在国内出口企业制造某商品过程中,冒着污染环境的危险,使用着廉价劳动力,过度利用资源。但因为欧美企业掌握最有价值的6大环节,通过多种手段打压商品出口价格,使中国企业利润微薄。商品出口到欧美国家后,价格翻了好几倍,欧美企业可以轻松获得高额利润。到头来,中国企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是产业链竞争的影响。

  产业升级,不能停留在“6+1”的“1”,像原来那样提倡进口设备,提高技术。而要从“1”走到进入“6”,形成高效整合的“6”,劳动成本在整条产业链里面不重要,透过最高效的管理,压缩整条产业链,减少产品在链条中的传输、仓储时间,提高效率,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这才是一个新型的产业整合的概念。

  黄金与美元的“跷跷板”关系  黄金涨,美元必跌;美元涨,黄金必跌。去年黄金价格暴涨,让很多人一下暴富。但投资黄金是个大风险的事儿,背后操纵黄金价格的是华尔街的国际炒家,美政府的政策才是黄金价格上蹿下跳的指挥棒。欧元的走势也是美国政府用来操控美元汇率的工具和手段。美国通过抛欧元买美元,印制150%美元救市以及操纵黄金三个手段来完成他“借钱”目的,最终在最短的时间里使美国初步度过了此次金融危机。

  小心国际金融资本  国际金融炒家们玩转黄金,其他国家的产业也是他们的猎物。目前,国际金融资本会通过控制某一原料的上下游产业链,从而轻松控制某商品的国际销售价格。在制造业的原料成本方面,供需关系不再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价格更多是在金融战之下,受到国际金融资本的操纵,为获利而忽升忽降,大豆、石油的价格变化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制造业原料的成本受制于人,低利润率使制造业企业无利可图,无可奈何只好关闭工厂。这时,国际金融资本又会趁虚而入,以超低价格兼并生产企业,开始控制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不仅仅占领了销售市场,而且对整个产业形成了垄断。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被外国垄断,危机性可想而知。

  把泼出去的孩子“拿回来”

  郎教授的观点总让人眉头紧蹙。在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时,近几年,郎咸平对中国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外贸政策和政府的GDP至上主义的发展思路提出猛烈批评,而且甚至预言美国的次贷危机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以至将中国经济置于无可救药的地步。这的确是夸夸其谈的危言耸听,可仔细辨别,却也有些不失深度思考。针对这剂猛药,全盘接受的话,必然使中国经济蒙上悲观色彩;全部否定,又会辜负一个经济学家的反思与研究。鲁迅早在《拿来主义》中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马克思也说:“不要在泼水的时候连同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毕竟,想听郎咸平教授演讲的人,还是希望寻找到中国经济的曙光。

  郎咸平最新出版的一书,《谁谋杀了中国经济》又使人触目惊心。封面上最右侧的一行小字就是书名的答案——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郎咸平教授以经济学家身份的文艺腔,将每个中国人文化层面的劣根性分为三种:浮躁、投机取巧和思维僵化。反思着、嘲讽着、分析着,唯独不能给我们指明出路,也没有人能指明。或许,这就是“郎氏思维”,特立独行的言论总能引起关注。究竟是要摆脱文化魔咒,还是挣脱“郎氏魔咒”,则依靠国人自己的选择。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营造健康积极的中国经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