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进民退丧钟为谁而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 20:58  《当代经理人》

  重建监管固然是根本,但这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必须明确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进民退”的社会危害,在经营范围上为垄断国企套上笼头,划定边界,非经授权一律不得越界经营

  文/子昱

  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斥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中化收编国内民营化肥厂;五矿、中钢和山钢收编国内民营钢厂;诸多实力雄厚的央企或地方国企高价争拍地王。这一系列事件无疑证明,民营企业所在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正日益受到国企侵蚀。

  而近期,一份名为《绍兴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民营企业监管的调查和思考》的内部调研报告,也在浙江各市间传阅。该文件显示,地方政府正酝酿“将对国有企业监管的有效办法逐步引入民营企业”,“成立民营企业党工委和纪工委,视情委派党组织负责人进驻大中型民营企业”等措施,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日常化、程序化。这看似荒谬的报告也在给民营企业敲响警钟,那就是其企业组织的独立性正在被剥夺。媒体纷纷将这些事件统称为新“国进民退”运动。

  “国进民退”VS“民进国退”,有心人只稍稍把“国”与“民”调换了个位置,其意义却截然相反。所谓“国进”指垄断国有企业进入民营企业所在的一般竞争性领域。首先,众所周知,因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先天不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国企的相对低效率几成定论。因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选择将绝大多数行业向非公企业开放,以鼓励充分竞争。日本之所以能在明治维新后走上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将国有资产私有化,私人实在买不起的就半买半送。因为决策者知道,与其让这些国有资产若干年后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不如把它们交给私人让其马上发挥出效益来滋补民族。

  其二,中国垄断国企因为过于强势,往往不考虑消费者主权,惟利是图。如果听任垄断发展到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民就会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日常生活中丧失消费者主权。

  或许民众对“民进国退”并不陌生,而且心怀敬意。因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一个“民进国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从“政府的奴仆”地位中解救出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活力迸发出来,并最终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而任这场新“国进民退”运动进行下去,最大的牺牲品将是全体国民的福祉。既然是场违背大多数人利益的运动,为什么却在此时最终发生了?从表面上看,是全球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金融体制环境这四大因素助推了这场“国进民退”运动。但究竟本质是什么?

  市场经济的特质是自由进入和公平竞争,只要有能力在市场合法生存发展,按说不必从企业所有制属性上有所区分。业内人士认为,在非公经济看似繁荣,实则根基不稳的中国,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沉重打击非公经济之时,有关部门放任垄断国企开疆拓土,大量抄底处于困境中的民企,难免有趁火打劫之嫌。而因为整个监管机制的无力,这些抄底的垄断国企却一直无度挥霍。在这种监管失效的前提下,垄断国企进军一般竞争性领域,很可能蜕变为特殊利益集团在这一领域的跑马圈地,从而加深中国经济的权贵化、寡头化趋势。

  “重建监管固然是根本,但这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必须明确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进民退’的社会危害,在经营范围上为垄断国企套上笼头,划定边界,非经授权一律不得越界经营。否则,这场新运动将扭曲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加重贫富分化,甚至葬送已经取得的改革果实。”知名评论人士陈敏说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