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多个城市酝酿上调水价 > 正文
□马想斌
近期,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见8月23日《济南日报》)
水价欲涨的消息一出,民间争议四起,而此次住建部官员关于外资操纵水涨价的指控,使许多人这时才清楚,一直以为自来水为国有经营,没想到不仅有民营自来水公司,还有外资参与中国水务,于是一些人就把水涨价原因推到外资水务身上。
外资水务抢占中国市场这是事实,外资投资水务是为了赚钱也是必须承认的。但据媒体报道,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这也看出,外资企业以不到10%的市场份额,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确实不易。
那为何在官方的回应中,外资企业成了全国水涨价的“替罪羊”?自从政府在水务领域实行特许经营之后,政府部门从之前的建设主体转变为责任主体。这一过程中,尽管效率提高了,可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却失责了。如今问题一出,有关部门习惯的做法就是为失误寻找“合理”的台阶,以此转移问题的焦点,制造新的矛盾来掩盖旧的问题。
因监管失责而带来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原本属于公益的水务,成了私营企业赚钱牟利的工具。据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认为,城市供水项目政府在交给民营企业或者社会企业去经营时转让价格过高,带来了涨价的压力,所以亏损的企业自然通过涨价的手段弥补自己的损失。本应市场化的水务能给社会和企业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是政府借此机会以出卖这些公共资源来获取利益,这使得水彻底成为了水权交易之下的一种商品。
自来水的公益性使得水涨价归属于民生问题,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杠杆是调节不了的,如果它必须涨价,也应通过公开透明的听证和权威的民意调查,确定是否涨价以及涨价的幅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