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钟伟:央企何必纷纷涌入房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 13:31  南方周末

  作者: 钟伟

  ■清水集

  央企纷纷涌入房地产行业的背后,谁能清晰地说清为什么“央企”的头衔,对他们如此重要?央企和普通国企、和私营企业到底有什么待遇上的重大差异?这些差异能否放置在阳光下讨论?

  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我对五家发展商做了个小测试,以估测2009年以来出让的商品房开发用地中,有多大份额为国有企业拿走,结果在60%左右。姑且不论这个结果是否精准,但国企甚至央企新军纷纷涌入房地产,确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潘石屹曾反复说过关于北京广渠门地块的拍卖情景,说是大开发商坐在前两排,后面是一些老潘不熟悉的新面孔,及至问及,对方谦虚而无表情地说,是一家叫做方兴的小公司,恰恰是这家小公司,最后成了被广泛纷争的“地王”。

  潘石屹在描绘上述场景时也许疏漏了细节,一则方兴是中化集团旗下的企业,和潘石屹的企业同一年在香港上市,两者不仅是对标的对手,目前规模也差不多,潘不可能不知道;二则方兴在土地拍卖现场直到最后才举牌,肯定是事先有周密预案,而不是临时的财大气粗。但无论如何,央企涌入房地产已属不争的现实,一个令人忧虑不安的现实。

  央企进入房地产行业并非始于今日,其中也不乏许多知名企业,例如中外运、华润、中信、中远、保利和首创等,但更多的央企则是新军。我的态度很简单:即便央企涌入并获得了丰厚利润,其行为也是不足取不足喜的,和历史赋予央企的使命也许并无关联。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越来越少了,很少有学者和企业家质疑央企存在的必要性——市场是“无形之手”,但是市场有失灵的时候,需要政府通过央企这个“扶持之手”,去纠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既如此,央企就应该布局在私营部门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这种领域有其先天特点。

  一些赔钱的,但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门,需要央企布局,例如“市场失灵”的公共品供给领域。公共产品的特性是私人部门对这种服务的享受没有排他性,由政府供给并由政府定价,但不管是否享用都要付费,付费方式为直接缴费或间接纳税;再例如风险大、前景不明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目前的新能源、生命技术、智能电力系统等领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特点,既然纯粹的私营企业无力或难以大规模进入,那么采用财政扶持手段,或者通过央企进入上述领域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央企布局在上述领域,要求其如同一般私营企业那样具有盈利能力是不妥当的,当部分国企集中在连私营企业进入都要赔钱的修桥铺路、环境整治等领域时,怎么能期望这些国企有持续可观的盈利?如果国资委硬性要求它们必须盈利,那就只能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或普遍服务质量的严重下降,或者重大基础技术的研发乏人问津。央企在这些领域赔钱,未见得是坏事。

  另一些赚钱的、攸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命脉的行业,也需要国企去占领“制高点”。这些行业在遥远的古代是盐铁之类,给官府带来了滚滚财源。在目前则是银行证券、石油石化、移动通讯、电力运营等部门,以及烟酒等传统部门。行政垄断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垄断性利润,如果能直接拥有进口原油或成品油的行政许可,并同时拥有国内垄断的销售网络,那么企业要想不产生垄断利润恐怕都难!当然这些企业为执行政府的战略意图而出现亏损也并不意外。因此,对于处于“命脉行业”内的国有企业而言,高额利润很可能是行业禁入的直接后果,而不证明这些企业运作多么富有绩效。央企在这些领域赚钱,未见得是好事。

  如果央企布局大致合理,其可能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因提供公共品或从事关键研发而亏损;另一种是因行政垄断而暴利。一国国有企业的规模,在于上述两类企业的总体盈亏是否在该国财政可持续支撑的范围之内,如果我们期望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能盈利,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绕了一大圈,回到央企蜂拥进入房地产之新现象。问题就成堆而来:房地产是央企必须布局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吗?是不是私营部门不能或不愿进入该行业?央企从事房地产获得丰厚利润能作为其必须进入该行业的证据吗?是什么致命因素导致央企有了进入房地产的集体冲动?

  是的,房地产是政府明文规定的支柱产业,甚至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和基础设施、和重大技术创新、和国民普遍服务有什么关系吗?和国家综合竞争能力有密切关系吗?如果有,请给出证据。

  是的,目前的发展商饱受批评,平抑房价的呼声一直不歇。但央企进入房地产是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目前进入房地产多年的国企,其所售商品房并不见得比私营企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甚至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这样的领域,也不是非由国企开发不可,其项目利润虽低但风险也低,私营企业也有能力承做。

  是的,央企进入房地产行业极有可能获得丰厚利润,但赚了钱也不能作为其必须进入的证据。如果按照行业利润率的高低来决定央企是否应该进入,那么网络游戏等利润率比房地产还高,央企应当去搞网游开发和运营吗?

  是的,央企如果在房地产企业遵守市场规则,按牌理出牌,也可以活得很好,但即便如此也不是国企新军涌入的理由,国企在土地、资金方面更容易和地方政府共谋,对拓展其主业也无实质意义。

  看起来,政府必须意识到央企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谁能列举央企必须在房地产行业有所为的任何正当理由?

  进而言之,如果我们期望国有企业能够像私营企业那样单纯成为追逐利润的企业,那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处于公共品提供的国有企业将不断地提高定价并不断地亏损;而处于“命脉行业”的国有企业,原本应该上缴财政的大部分垄断利润就会变味为垄断行业超高的员工福利待遇和企业领导者的挥霍浪费。我宁愿看到央企因为大飞机项目赔钱十年,也不愿看到央企做房地产暴利百年。我尊重在边远地区从事赔钱的邮政业务的卑微员工,但未必尊重靠行政垄断攫取利润的所谓央企企业家。

  央企纷纷涌入房地产行业的背后,谁能清晰地说清为什么“央企”的头衔,对他们如此重要?央企和普通国企、和私营企业到底有什么待遇上的重大差异?这些差异能否放置在阳光下讨论?

  央企的角色,大致也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对其妹妹所说的那段经典语言:“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国有经济从本质上说,是政府假定自身能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认真守望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从这个意义上看,央企涌入房地产,几乎类似于守望者自己跳下了悬崖,无论赚钱与否都是一种巨大的资源错配和浪费。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