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海油尚未发现受贿是弹性庇护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7日 07:02  东方早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内部人士15日表示,近日关于美国一家公司向包括中海油在内的中国公司行贿的信息,中海油已进行调查核实,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该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8月16日新华网)

  类似的事情,我们并不陌生。朗讯公司于2006年被阿尔卡特收购之前,因涉嫌向中国官员行贿而违反美国相关法律,之后以阿尔卡特-朗讯与美国司法部及证监会达成调解协议并支付250万美元罚款告终。

  公众可能不解:贿赂外国的官员,既不破坏本国的市场环境,也未必会败坏本国官员的道德水准,甚至说不定可以因此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为本国“创外汇”,国外的司法部门难道是吃饱了撑的?

  这让我想起了有关王石“不行贿”的争议。一个商人宣称自己“不犯罪”,却成为了道德的高标——这种错乱本身就让人五味杂陈,更耐人寻味的是,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网友都不相信王石真能做到“不行贿”。

  事实上,包括朗讯在内的跨国公司在曾为贿赂中国官员的行为辩护时都认为,在一个并非完全公平的市场环境里,老实做事的企业恐怕会失去很多商业机会,而如果不遵循中国市场的“潜规则”,恐怕连立足都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中海油的表态是“尚未发现”员工受贿。需要指出的是,“尚未发现”是一个经过精心选择与权衡的词汇。对中海油来说,它需要想办法消解自各方的压力。

  若说是“没有发现”,这意味着对方是在说谎,可惜,人家言之凿凿。因此,这种表述容易招致舆论的进一步质问。当然,我并不就此就认定,中海油称“尚未发现”就一定是在庇护自己的员工。而事实上,即使中海油真的是在庇护其员工,这种庇护也是充满了弹性的。

  因为如果中海油非常肯定地说“其员工没有受贿”,那如果有一天风云突变,需要而且也确实抓住了其员工受贿的尾巴的时候,那么中海油的结论岂不是在自打嘴巴?

  而现在,“尚未发现”给中海油留下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余地,既能够堵舆论的悠悠之口,又能实现当前所需要的庇护,也使这种庇护在瞬息万变中不致落入尴尬的境地。

  如果中海油觉得笔者是以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的话,那么,就请中海油正面回答:从4月份开始由党组纪检组牵头组成的五个调查组,哪些证据证明“中海油全系统自2002年至2009年8年间与该公司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不存在任何商业贿赂的痕迹?又有哪些证据证明可能存在这方面的痕迹,因此表达上需要用“尚未发现”的谨慎?中海油的纪检部门需要多长的时间或者多少新的证据,才能确认“没发现”员工受贿而是美国方面在说谎?广东广州 司徒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