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多个城市酝酿上调水价 > 正文
程赤兵
新闻提示
住建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表示,目前水价上涨的幅度还远不能满足供水企业提出来的要求。地方政府溢价卖出水权,就注定了大量水务集团只能从水价上涨中获益。他认为,水务改革应该改变一卖了之的思路,坚持公益性前提。(《21世纪经济报道》)
不顾民众的质疑与反对,部分地方政府坚持水价上涨,涨价态度也得到了发改委的强硬支持。发改委一边发通知要求稳妥处理涨价事宜,一边又认定上调水价“符合资源价格改革方向”。
在这个微妙的时候,住建部官员发出不同的声音,显然是对所谓的“改革”进行了深刻反思,也道出了地方政府的尴尬处境:几年前溢价出售水企,把“包袱”卖出了钱,图一时痛快,现在到了企业要求还账时,若不同意涨价,政府可能成为被告。
原来“一改革就涨价”,是因为改革的设计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水企在合同里加上涨价条款,将看似轻松了的政府置于被动境地。无奈之下,地方政府只好祭出涨价招,让公众增加支出弥补漏洞。而从开始就鼓励卖水企的发改委,怎么能不支持涨价呢?
徐宗威还透露了水企 “增加”成本的一招,即在设备和管网折旧上做手脚,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费用。
而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近日也对徐宗威的观点做注脚——对水企员工高福利提出质疑。他认为水企账面亏损,实际利润并不差,只是利润被“合法转移”了。
这里还有一个事实注脚。急于进行资本运营的宁波自来水公司股东、上市企业宁波富达在2009年一季报中泄露天机,水务收入毛利率达46.85%,被网友指责利润率甚至高于房地产。
现在,水企一窝蜂似的提涨价,真有些人多势众、起哄鼓噪的感觉,但这正是当初改革设计方案存在缺陷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只是这代价要老百姓承担有失公允。当年提方案时,有谁征求过老百姓的意见?现在谁又能站出来说:是我做的主,责任我来承担?
仅仅靠涨价来消化 “改革成本”是错误的,因为改革的目的是让公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更糟,是让百姓更信任政府,而不是相反。一旦“改革意味着涨价”,那不成了政府与企业合谋来获取民间财富了吗?
地方政府获得的“溢价”,现在必须拿出来补贴百姓,而面对方案疏漏造成的尴尬局面,政策制定者也该好好反省,以民生为重,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否则这样的“涨价式改革”将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