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产权房逼宫政府进退维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06:45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北京的小曲(化名)年前看了京城东郊的一套小产权房,感觉不错,楼盘做得挺大,交通也很方便,尤其让人心动的是房价,三室两厅86平米的房子总价仅41万元。考虑到小产权房一直名不正言不顺,他一直犹豫没有出手。

  之后的半年里,北京房价开始了“报复性”反弹,眼瞅着自己的买房梦又要再次远离,小曲有点坐不住了,这个周末,他又实地看了一次该楼盘,竟然发现这里的小产权房也跟着坐地涨价,先前看中的那套房子总价已近50万元。即便如此,购买的人还是很多,心仪的户型已所剩无几。

  房价又涨了,是不是应该买小产权房?小产权房最后是何说法?很多人不得不重新惦记上小产权房。

  风口浪尖买房人作心理博弈

  尽管政府和相关媒体不断强调小产权房违法、购买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为何仍无法阻挡人们迈向小产权房的脚步?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况伟大认为,目前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基本面,而对房价增长率的预期是这轮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很多人开始了政策预期跟房价预期的心理博弈,因此小产权房的再度火爆有一定必然性。

  小曲告诉记者,现在楼市又开始疯涨,而国家也没有公开将如何整治小产权房,买小产权房的人多了去了,法不责众,只要是自己住,问题应该不大。

  果真如此吗?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现在千万别出手。以前买了的,未来怎样尚且难说,现在买,风险确实太大。

  这种看法不无依据。今年5月21日,小产权房现象最为典型和严重的深圳市曾通过《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其中规定,经普查记录的违法建筑,除未申报的外,符合确认条件的,适当照顾原村民和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在区分违法建筑和当事人不同情况的基础上予以处罚和补收地价款后,按规定办理初始登记,依法核发房产证。深圳此举随即被媒体解读为,小产权房将拿到全国首个“准生证”。6月9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会议,明确媒体的报道是对“决定”的误解,并再次强调小产权房为“违法建筑”,要求彻底清查。几天之后,北京部分区县对辖区内以设施农业为名进行违法建设的多家小产权房进行了集中清理。

  何去何从政府仍陷两难境地

  数量太多———没法清理———长期默许直到最后默认,这是很多人对小产权房命运作出的解读。

  据了解,对于小产权房,早在1995年国家就明确表示其不受法律保护。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也明确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宅基地建设住宅,有关部门不得向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小产权房的销售更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即便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的表态不断,清查活动不断,上亿平方米的小产权房仍同时拔地而起。据建设部透露,目前全国小产权房面积已达66亿平方米。一位不愿具名的小产权楼盘销售总监认为,买小产权房的很多人都是中低收入者,这些人的利益如何保障,是政府迟迟对小产权房无法痛下杀手的重要原因,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就算是国家为了维护法治,进行强拆,可又能得到什么实质结果呢?买房子的老百姓不乐意,还浪费钱,而且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法恢复原貌,恢复的话,估计又得几十个亿,比建设成本还高。

  但是,有专家认为小产权房的“转正”意味着对土地所有权属进行根本性质上的改变,抛开小产权房对我国土地制度等宏观上的破坏不谈,目前确实有些人想赌一把,买小产权房是为了以后能变大产权房,“如果国家真的能把小产权变成大产权,那对买了大产权房的那部分人来说,无疑是极不公平的”。

  解决小产权不能离开法律框架

  “现在根本没有政策支持小产权房,近期是否正常上市流通也无法确定。很多时候卖方发现地价、房价上涨感到后悔,再起诉要求退回房屋,这样的诉求虽然道德上欠缺,但法律上支持。毕竟我们信守物权公示原则,小产权房没有房产证,根本无法公示。”对于买小产权房的现实风险,一位长期代理解决房地产领域纠纷的律师建议购房者最好放弃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无产权保障,不能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不能抵押、流转;若遇到国家征地或拆迁,利益很难保证;无法办理贷款,无法遗赠、继承……诸多购买小产权房的不利因素,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可为何仍趋之若鹜呢?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刘英明认为,始作俑者仍是高房价。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小产权房,重要举措之一便是要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同时考虑开征小产权房物业税,贴补乡镇财政,停止低价征收集体土地。最终还要通过立法,在不违反国家基本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现有征地制度,将集体土地商品房建设行为逐步规范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