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扩张当防通胀黄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13:59  中国财经报

  金季

  尽管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应从实际出发,认清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体制、机制差异,以便在应对危机时,掌握好财政、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和操作节奏。

  与传统金融危机相比,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存款人基本稳定,并没有发生银行挤兑问题,主要原因是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但是,新世纪的金融风暴依然表现出金融机构流动性严重不足的传统特征。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一方面,各类金融市场普遍下跌,引起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缩水;另一方面,增提损失准备金导致巨额亏损,不得不抛售资产,变现资产。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市场反复震荡,机构竞相抛售,形成恶性循环,以致于信贷市场出现恐慌,无人放贷,银根越来越紧,最终酿成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全面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形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以各种方式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如美联储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急剧扩张其资产负债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几乎是同步采取放松银根的政策,多次、大批量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甚至向问题银行直接注资。这是针对新世纪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对症下药。即使“剂量”过大,也不至于引发通胀。因为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是全球主要贸易货币,尤其是美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又是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因此,超额发行的货币不完全限于国内流通,不至于引发国内通胀压力。美联储等央行注入流动性之后,石油、粮食、黄金等期货价格走高,美元疲软。也就是说,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超额发行的货币可以通过各类期货市场得到释放,或者通过增发美元债券,压低美元利率,美元贬值而吸收,不完全通过美国国内普遍涨价的方式释放。

  中国的情况却大为不同。第一,中国经济下滑不是内需不足等内生变量引起的,而是外部需求下降引起的。第二,中国的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是隔离的,人民币主要在境内流通,无论是货币超发引起流动性泛滥,还是流动性短缺,都无法向外释放,只能在自我循环中消化。第三,近几年,中国不仅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人民币流动性也非常充裕,去年上半年央行还开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味紧缩银根的“猛药”,利率至今也没有下调。第四,在现行体制下,中国只会发生投资冲动、膨胀问题,不可能出现系统性流动性短缺问题。人民币发行权由中央政府掌握,既无立法机关的约束,又无央行治理结构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地跟随国际潮流,进行所谓的国际合作,实施急剧扩张的货币政策,仅上半年就增加贷款7万多亿元,只能出现一种后果,即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投资市场,包括各类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推高投资品价格指数。对此,相关部门应当保持清醒头脑,谨防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