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泡沫不得不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周雪松

  任何一个产业只要投机或炒作过度,就有可能形成泡沫并最终破灭,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当前应该给“新能源热”适度降温,使新能源产业朝着理性的方向前进。

  可能有人会说,这一提法是给新能源泼冷水,在眼下有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小题大做,其实不然。

  人们应该清楚地记得,网络泡沫的破灭给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造成不小的冲击。美国“IT革命”以后实体经济在创新方面后继乏力,而虚拟经济创新过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泡沫的破灭,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不得不又吹起一个更大的泡沫,结果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最终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前,网络泡沫的破灭也曾使中国股市一落千丈,上证指数在这一轮疯狂消逝后失守1000点大关。

  如今新能源领域出现的某些苗头和网络泡沫形成初期惊人的相似。譬如,新能源股不断遭到暴炒,大量的资金甚至包括大批“门外汉”,源源不断地进入新能源领域,市场非理性成分日渐膨胀,等等。

  一个被历史重复印证的规律是:从100年来的工业进程来看,要阻止和挽救一个泡沫破灭之后出现的衰退,要么通过一个更大的泡沫来填补上一个泡沫的亏空;要么通过一场战争创造巨大需求来填补亏空。后者属于极端的情况,不过在未来能源短缺的年代,能源危机最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人类能不能走出这样一个“宿命”,关键在于人们能否保持一份清醒和克制。

  现在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没有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陷入一蹶不振,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的国内需求,但这并不能说中国不受上述规律的影响,更不能说中国始终可以高枕无忧。

  在国内,新能源题材在股市最先遭到狂炒,新能源概念股一飞冲天。此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沪深两市81家新能源概念上市公司,有近四成的股票股价翻番,平均年内累计涨幅达158%,可谓“黑马”层出不穷。与股市新能源板块表现抢眼交相辉映,新能源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光伏领域最为突出,已经出现了产能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已超过70家,仅排名靠前的几家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200万千瓦小时,今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大概才800万到900万千瓦小时。光伏产业在经历一番阵痛后“一窝蜂”现象又有所抬头。近来频频有大项目、大手笔出现,包括从事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产品生产的许多原本与新能源无关的“门外汉”,都削尖脑袋拼命挤进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如今都有“好大喜功”的迹象。而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概念”盛行,新能源汽车仍然像是“绣花枕头”,“眼球效应”大于实质利好。

  在上述现象背后,是新能源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滞后,产业缺乏必要的市场支撑,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有待突破,行业目前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产业政策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一句话,新能源产业基础尚不牢固。倘若千军万马涌入,对于处在襁褓之中的这一新兴产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幸事。

  不久的将来,随着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相信新能源产业将迎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快速发展时期,但是能不能挤掉泡沫,还要看投资者的心态,和政府的监管手段是否到位。从目前来看,有关部门有必要考虑设置新能源产业的准入制度,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警示行业风险。

  有意思的是,进入上世纪以来,除网络外,汽车、铁路和飞机等新兴产业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泡沫,任何重大的技术进步在带来巨大机会和后期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过度的跟风投资,项目盲目上马或投机、炒作,又可能反过来拖累经济。

  无疑,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人类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日益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能源投资热潮是一件好事,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尺度,超过这一尺度就有可能产生泡沫。这是有关部门不得不提防和尽力避免的情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