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收购英国电视台宣传中国外贸是否可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 06:40  中国商报

  这似乎是一个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的时代——国人正不断用手中的钞票向世界展示着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姿态”,企业家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振奋感,一串不断拉长的海外并购名单,足以证明他们现下摩拳擦掌的雄心斗志:腾中收购悍马、民企有意皮尔·卡丹、中石化豪揽瑞士石油……而现在最新的并购消息则是——温州商人收购了英国本土卫星电视台。

  中国俨然已步入了国际市场的买家地位。在经历并购初期的狂欢之后,民众却开始学会用更为冷静的审度目光,审视这些意气风发的海外并购事件:我们究竟是在抄底还是在做冤大头?一项基于海外并购的统计数据或许提供了注解——中国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但这却无法湮灭企业家们面对这前所未有之时代的并购热情,一如此次温州商人对英国电视台的收购一般。不同的却是,与以往收购案中民众的理性审度相比,此番海外电视台并购,人们更多愿意解读它将带给海外的“中国声音”的意味,俨然忘了这其实是一起与其他并购案并无太大区别的经济行为。

  在这种普遍的狂欢之下,民众显然更在意这项并购行为是否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形象及文化。这似乎也是温州商人叶茂西并购英国电视台的初衷:利用这个宣传载体,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礼仪、历史、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以及产品品牌、精英人物等,激发欧洲人对中国的关注,对中文的热衷。当然,除了这些展示因素,精明的温州人应该更多的是嗅到了其中的商业气息。正如当年另一温州商人王伟胜买下阿联酋一家国有电视台一样,其实际是瞄准了中国外贸企业急需一个国外展示宣传平台的需要。如是这样理解此番并购行为,倒更符合一个民营企业的商业逻辑。只是,也诚如一些分析人士的所说,在目前欧洲外贸市场萎缩的情境下,意图通过收购英国电视台宣传中国外贸,似乎显得冒险。

  这也许才是就此次并购经济行为真正应该展开的思考路线。但民众狂欢的喧嚣显然湮没了这些就经济行为本身思考的声音,人们在意的似乎只是我们是否被海外认同,以及我们如何向海外展示自我,从中却愈可窥见国人在自我认同上的深切焦虑——仿佛我们所有的文化、历史、礼仪、经济发展甚至精英人物,只有让外国人认同了、关注了,我们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这种焦虑似乎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几乎在国内各个城市涉外的大型组织活动中,那些举全城民众之力显文化、创新貌,以换取海外人士认同的案例还在不断上演。诚然,多年来海外媒体对中国的误读所造成的巨大惯性,一定程度造成了这种焦虑心态。但如果不能反思焦虑产生的真正根源,我们似乎就永远无法走出这种迷局,一如现在风生水起的各种海外并购案带给我们的喜悦与迷惑一般。(李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