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媛春
2008年至2009年一年中,石油价格由历史高点的每桶147美元直落至近30美元后又急转直上至目前的70美元上方,起落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低迷、国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石油的率先回暖更是引发了无数猜想。
石油价格暴涨急跌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其关键在于以石油期货交易为主要手段的金融套利。
其实,能源期货交易体系的发展本应带来的好处是增加了套期保值的功能作用,可以通过套期合同的安排,实现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经济学原理显示,在套期保值的体系中,实体经济中的石油实货交易量与虚拟经济中的石油期货交易总量正常比例为1/3。可是,如果比例大量出超,则价格反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基本规律将失效。
美国的金融政策、长期以来的负利率,以及美联储为了挽救次级债带来的危机大量释放的流动性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比值远小于1/3。 2008年金融海啸大面积蔓延时,金融衍生产品的总规模高达800万亿美元,相比当时世界约50万亿美元的GDP总额,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16倍。因此,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金融套利已经脱离了真实供需关系的束缚而在虚拟的操作市场上对价格发挥主导作用。这也是资源或者说是石油越来越货币化的原因。
大量资金也冲入国际原油市场不断推高油价。在国际石油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以说,在石油的商贸中,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变成了金融客套利赌博的赌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